調整不合時宜法規 共計鬆綁132項

國發會2年多來積極從興利便民角度,統籌各部會檢討管制性的法規命令、行政規則及函釋,調整不合時宜的法規,2019年共計鬆綁132項法規。

修法對象除民眾、創業者外,還有公務員。重要有感鬆綁案例如下:

1.自2020年元月起,公務員出差搭乘飛機或高鐵,當日往返,覈實報支,無須檢具boarding card或高鐵票證,不僅簡化行政程序,更增加對公務員的尊重。

2.對於返鄉經營導覽、微旅行的創業家,常因受限旅行業門檻過高,無法成立旅行業合法經營,而放棄理想。交通部觀光局於2019年9月將乙種旅行業之最低資本額,由新臺幣300萬元調降為120萬元。

3.從事農業的青年尋求創業貸款時,多面臨本身無土地、擔保能力不足或信用問題等,導致貸款困難。為使青農獲得創業基金,農委會於2019年11月將青年從農創業貸款期限一律放寬至5年;此外青年亦可申請最高新臺幣100萬元,1年期可循環動用之週轉金,以減輕經營農業初期的營運及還款壓力。

4.2019年4月民眾於國外消費時,可直接使用電子支付帳戶進行付款;同年7月民眾至超商繳納水電費、規費、稅捐、罰鍰及大眾運輸票款時,亦可使用電子支付帳戶直接扣款。

5.財政部於2019年6月將使用土地面積達0.5公頃以上,或總樓地板面積達5000平方公尺以上之社會住宅,列入促參法之重大公共建設範圍,使投資興建者可享5年免營所稅、投資抵減等租稅優惠,帶動民間資金投入社會住宅興建並落實居住正義。

6.金管會於2019年1月開放民眾可於網路投保微型險、長期照顧險及健康管理險,並可於線上申請身故理賠,提升保險業辦理電子商務效能,打造數位化保險市場。

7.經濟部於2019年9月放寬具有發展、創新潛力,或處於初期研發成長階段之新創事業,進駐加工出口區,免受實收資本額須達新臺幣100萬元以上之限制,不僅減輕新創事業資金負擔,並有利園區產業發展創新。

8.集團企業為擴大產業布局及提升國際競爭力,多會利用發給員工股份,作為獎勵及酬勞員工、留任優秀人才之重要工具。財政部於2018年12月放寬控制公司以員工酬勞入股等方式,獎酬從屬公司員工時,從屬公司可於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時,將員工獎酬列報為薪資支出。

國發會表示,面對全球化及數位經濟的挑戰,適時檢討法規適用的彈性,排除法令對效率及程序的阻礙,讓台灣的經商法制環境朝更友善、更便利的方向邁進。【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