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陶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執導 、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主演的電影《小丑》,無疑是今年最有話題的電影。除了得到各大電影獎項之外,它還引發了全球各地城市的街頭示威活動中近來出現了一個變態角色:有蒼白臉孔加鮮紅大嘴的小丑。
在電影《小丑》中的高譚市(Gotham City)充斥著階級對立、犯罪、社會冷漠,市民沮喪又無能為力,有錢的菁英階級卻傲慢不在意。一天又一天的無望生活逼得片中的主角亞瑟佛列克(Arthur Fleck)這小人物失去理性,他轉變成瘋狂的小丑,成為被踐踏者的象徵,卻也在混亂的人群中得到掌聲,成為抗爭的代言人。
電影上映後,黎巴嫩和伊拉克的藝術家將小丑放上宣傳海報或社群媒體。
在智利,有人在首都聖地牙哥(Santiago)的雕像上噴漆,寫上「我們都是小丑」的字樣。
在香港,反送中抗議群眾扮成小丑,反抗港府發布禁止在公共場合配戴面具或口罩的禁蒙面法。
在黎巴嫩,街頭藝術家卡班尼怒喊:「小丑就是我們。貝魯特是新的萬惡高譚市。」
現年28歲的平面設計帥阿布賈德(Cynthia Aboujaoude),她為自己畫著小丑妝,出現在貝魯特的抗議活動中。她說:「這張臉就是我的心聲,我們受到傷害,社會簡直令人失望.....黎巴嫩人民感到與《小丑》電影中描述的幻滅感相同,這正是她出來頂著小丑臉抗議的原因。」
在智利,民眾在街頭抗議物價高漲而薪水不漲、醫療照護匱乏且沒有養老金,地區心理學家瓦倫蒂娜·阿爾瓦雷斯(Valentina Alvarez)也畫著小丑上街頭抗議,她說裝扮成小丑,是對病態社會的回應,既反映了人們的微不足道的感受,也反映了這些感受的反叛。
馬丁路德哈雷威登堡大學的研究學者畢爾(Andreas Beer)說,戴著小丑面具是在跟當局說,「我就是底層的人,小心你的舉措」。他也說,因為《小丑》電影有全球知名度,採用眼下流行文化元素作為符象,能有效吸引全球關注和支持度。黎巴嫩、智利、香港和其他地方的抗爭者,以小丑的形象自居,表達自己是瀕臨瘋狂的弱勢者。【記者 張欣然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