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今年唯一的獨立公投、4日將在法國海外屬地「新喀里多尼亞」舉行,以決定是否脫離法國成為獨立國家。這項獨立公投的支持與否,明顯以島上族群為分界,原因主要與殖民、種族及經濟衝突有關。
位處澳洲、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之間的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與法國首都巴黎距離遙遠達1萬6700公里。1946年成為法國海外屬地的新喀里多尼亞,島上居民自1953年起都獲得法國公民身分;島上主要盛產鎳礦,為世界第三大鎳礦製造地。
根據2014年新喀里多尼亞的人口普查顯示,約27萬名新喀里多尼亞人,原住民卡納克人占39%,歐洲後裔占27%,其餘居民則包含瓦利斯和富圖納(Wallisians and Futunians)、印尼人、大溪地人(Tahitians)和萬那杜人(Vanuatu)。除了卡納克人以外,其他族群多不願意獨立。
卡納克與歐洲後裔兩個族群長期爭奪土地、經濟資源之下,以卡納克為主的獨立聲音不斷高漲,以距離首都努美阿(Nouméa)東方車程2小時、鎳礦開採的大營-蒂奧(Thio)為例,當地的獨派支持者莫安杜(Odette Moindou)向《衛報》表示,蒂奧是新喀受法國經濟剝削的縮影——儘管國營採礦公司聲稱有60%的毛利回饋當地,但在地居民完全無感,失業率高達30%,97%的居民連高中都沒有畢業。
但根據《法國24》報導的民調,有69%的受訪選民反對新喀里多尼亞獨立。統派認為,脫離法國後,新喀恐將失去每年來自巴黎13億歐元的預算及補貼,將對經濟極其仰賴法國的新喀造成嚴重衝擊。新喀法國企業運動聯盟(MEDEF)的主席丹尼爾(Daniel Ochida)也表示,爭議已久的獨立問題,讓企業及投資方對新喀前景沒有信心,擔心若獨立公投過關,將失去法國政府的經濟補助。
澳洲廣播公司指出,近期多項民調顯示,反對獨立與支持獨立的選民分別占了約60%與40%。然而多達20%的選民尚未決定投票意向,公投結果在投票之前仍無法斷定。一旦獨立公投失敗,新喀里多尼亞仍可能於2020年與2022年舉行獨立公投。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今年5月也曾造訪新喀里多尼亞,希望新喀里多尼亞留在法國,但馬克宏說,法國政府並不會在獨立公投之中選邊站。
法國國會1984年曾通過法案,同意新喀里多尼亞於1987年舉行獨立公投,但拒絕聯合國觀察團進駐,獨派人士不滿抵制公投,當時投票率59.1%,贊成續留法國的選民高達98.3%,支持獨立者則只有1.7%。【記者 胡雯婷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