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參院通過建設法案投資開發中國家 與中國「一帶一路」抗衡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日前在參院以93票對6票的表決結果,通過《2018年善用投資促進發展法》, 簡稱《建設法》(Better Utilization ofInvestments Leading to Development Act, BUILDAct),成立投資額度為600億美元的新機構「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相抗衡,議案將交給美國總統川普簽署生效。

《華爾街日報》則報導,此一建設法案可以投資的範圍包括發展中國家的能源、港口以及供水設施。

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跨國經濟帶倡議後,受到沿線新興國家歡迎,也引燃中資投資熱潮,而鐵公路、港口及機場等基建為「一帶一路」主要項目。據中國商務部資料統計,僅2017年對外承包工程,中企在「一帶一路」沿線61個國家新簽合同金額達1,443.2億美元,占當年對外承包工程金額54.4%,年增14.5%。

美國在7月初由共和黨參議員柯克及民主黨參議員庫恩斯等聯合提案下,決定成立新機構,擴大美國對全球基礎設施的金援規模,議案並在夏季迅速獲得眾議院表決通過。

根據議案內容,美國將整合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PIC)及其他政府發展組織,成立「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新機構,負責向開發中國家的能源、港口及供水基礎設施等項目提供貸款,新機構的投資額度600億美元,比OPIC上限增加1倍多,並且擁有廣泛的授權。

一年前OPIC瀕臨遭廢除的命運,該公司從事商業投資並有獲利,但被川普政府認為是對開發中世界分發援助,許多與川普同黨的共和黨人士稱之為「企業福利」。OPIC總裁兼執行長瓦舒堡(Ray Washburne)表示, OPIC經過強化後,提供一個可讓貸款國維持財政健全的選項,取代在中國遊說下推動由國家指揮的計畫,這些計畫讓許多開發中國家深陷債務泥淖。

議案的支持者認為,OPIC需要現代化,美國放貸要更有效率,才能趕上中國在世界各地愈來愈多的投資。而美國官員則擔心,一些新興國家屈服於中國的「債務陷阱」,當無力償還基建貸款時,就得交出港口或道路控制權。【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