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5
根據外電報導,8月12日裏海五國包含俄羅斯、4個前蘇聯國家哈蕯克、伊朗、土庫曼、亞塞拜然簽署一份裏海法律地位公約,同意共同開發裏海資源,為潛在石油及天然氣資源劃分能源權益,不讓外國軍事力量介入該區,也緩和區域緊張情勢。
這5個裏海周邊國家,為了如何劃分裏海的油氣資源已爭執近30年。裏海是全球最大的內陸水體,水底富含鱘魚、天然氣及石油等資源。裏海最大爭議點在於裏海是「海」、還是「湖」,現在各國同意水面是「海」,水底是「湖」。依據國際海洋法規範,「海」各國可共同運用;「湖」的水底資源五國共享。
以俄羅斯總統普亭為首,5國共同簽署公約,確立裏海法律地位,解決自蘇聯解體後,前蘇聯所簽署之相關協議作廢而產生裏海法律地位受爭議的問題。普亭表示這項公約「具有劃時代重要性」,為我們在多方面合作開創的新機會,並呼籲裏海周邊各國在軍事上加強合作。
公約規定各國鱘魚撈捕範圍,也將保持周邊各國共用大部份的裏海,並且瓜分湖床及地下資源。另外公約也禁止任何國在裏海設置軍事基地及外國軍艦於裏海航行。這項公約終於讓原本因裏海法律地位不明,而觸礁的開發計劃得以順利推展,也化解緩和區域緊張情勢。【記者 張欣然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