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研究院院士發表「台灣經濟競爭與成長策略政策建議」報告,直指台灣有法律、環評及對中國過度保守等3隻經濟黑手,影響台灣經濟發展,未來10年至少會被15到30個國家超越;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示,他有詳細拜讀,會好好考量,一一改善。
該政策建議研議小組由院士王平、朱敬一及謝長泰擔任召集人,5日由王平、蔡瑞胸及謝長泰等人報告。
報告指出,近10年,台灣經濟平均成長率已降至3.82%,低於亞洲的南韓、新加坡,而名目國民所得也相對較低,薪資年成長率更驟降剩下1%。經濟成長轉型、提振投資及帶動全民薪資成長是台灣面臨的最大挑戰;經濟成長應以創新及強化產業軟技能為產業轉型的驅動力量,也需要人才政策、環評制度及行政效能相輔相成。此外,由於網際網路及物聯網創新改變既有產業規則,需要嶄新的思維、創新做法及政府的強力政策扶持,才能維持產業競爭力,促進長期經濟成長。
王平更直指,法律、環評及對中國過度保守是阻礙台灣經濟發展的黑手,如果問題未解決,台灣將從中高所得國家變成中所得國家,被其他國家淘汰。他表示,目前台灣、南韓屬於中高所得,中國、印度在中低所得階段;現在看來,南韓將邁向高所得國家,台灣則顯得困難許多。台灣已經被南韓超越,如果這幾年沒有奮發圖強,可能中國、印度及其他歐洲國家都會超越台灣。
王平並指出,之所以認為法律是阻擋經濟發展的黑手之一,主因是台灣的法律是民粹式法律,不少法規缺乏彈性,以致企業發展受阻;以個資法為例,美國非常保護個資,不過商業界還是有很大空間可運用資料,相較之下,台灣則是綁手綁腳。
中研院秘書長彭信坤則表示,不包括撤件及補件,環評審查平均300天;產業界競爭分秒必爭,環評時間如此冗長,對經濟發展非好事。
另外,王平還指出,台灣常陷入「赤色恐怖」,對兩岸關係過度緊張,總以政治思維看待兩岸關係,忽略經濟層面的考量。【記者 許經國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