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首輪「中美全面經濟對話」於19日在華盛頓舉行;中美兩國經貿問題,不外乎人民幣匯率、貿易逆差及川普保護主義。據外電透露,這場經濟對談旨在如何降低中國與美國的貿易赤字,但,未達共識。
19日首輪對話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與美國財長梅努欽 (Steve Mnuchin) 、商務部長羅斯 (Wilbur Ross) 共同主持。與會前,美國官員呼籲中美雙方開放市場,降低貿易限制。會中雙邊討論經濟與貿易議題,但據悉,中美意見分歧,其中有多數與美國重要利益有關。
不過,美方官員也表示,這場對話重要之處在,中國代表認同降低美國貿易赤字的必要性,並且也會朝該目標一起努力。
梅努欽與羅斯均在對談後發表簡短聲明。然事實上,本次雙方對重要之議題,包含貿易及美方要求中國對美企業開放更多市場等皆未有共識。聲明僅表示,中國認同彼此的共同目標,為降低雙邊貿易赤字,會一同合作達成該目標。
中美全面經濟對話是兩國元首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會談後,宣布設立的新機制,將總結雙方4月達成的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畫」取得之成果,並對中美經濟合作一年計畫按照明確的日期來實現具體的目標。至於能否為雙方經貿關係帶來更有意義的發展,不少觀察家對此多持懷疑態度。
首先,川普政府考慮對中國大陸進口鋼鐵課徵懲罰性關稅,就有引爆貿易戰之虞。此外,川普對中國未能運用經濟的影響力進一步約束北韓,表示不滿。
再者,兩國鉅額貿易逆差也在無形中傷害兩國關係;2016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高達3,470億美元,高居美國對外貿易國家首位,加上各項經貿歧見,外界認為,這恐非兩方見幾次面或開幾次會就能解決。
不少專家表示,歐巴馬執政期間,美國對於巴黎氣候協定、伊朗核問題等議題均有尋求中國合作,雙方雖存在經貿歧見,但華府一直穩定雙方關係。如今川普對氣候、伊朗立場的改變,冀望中國影響北韓,均不見成效;專家們認為,未來中美關係或許會出現更多波瀾。
儘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川普過去數月互動良好,但雙方在貿易上的歧見,外界認為,依舊冰凍三尺。不過,中美兩國在經貿和國安問題的歧見,或許會如在莊園會面後,川普要求習近平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中國廢話不說,很快解除實施14年的美牛禁令,美國業者亦為此歡欣鼓舞。【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