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預定108學年度實施,相關配套皆需陸續到位,教育部30日公布師資培育相關配套。教育部表示,希望透過師資職前培育、在職教師進修增能研習等培訓管道,使新舊課綱順利銜接,達成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育目標。
教育部表示,為確保各領域有充裕師資,自103年起即定期召開師資供需評估會議,參考相關數據,邀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教育人員及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師培因應對策,例如台師大於102至106學年度,專案培育「童軍教育」,每學年增額20名師資生。
再來,辦理在職教師增能及開辦第二專長學分班。如新課綱科技領域包含生活科技與資訊科技二科目,國中每週2節,高中必修4學分,加深加廣選修課程8學分。自106年寒假起,已陸續開設「增能學分班」和「第二專長學分班」供教師修習。「生活科技」總計有高師大、臺師大、中原、彰師大等4校開班,11班次,提供305人次進修機會。「資訊科技」計有臺師大、彰師大、暨南、靜宜、朝陽科技、銘傳、中原、高師大、雲科大、慈濟等10校,10班次,提供385人次進修。
新課綱將新住民語列入「語文」領域。國小階段的本土語文及新住民語文,學生依其需求任選一種必修,每週一節。國高中階段則將新住民語文列為選修。108學年度新住民語師資將以教學支援人力全面上路,正式師資將視缺額需求逐年培育。106學年度,教育部核定暨南大學規劃培訓越南語及印尼語2種專門課程;中原大學辦理泰語、印尼語及越南語學分班。
此外,為因應高中多元選修,同樣職前培育與在職教師培訓並重。職前培育將研擬相關核心科目及教材教法課程等,有效增加師資生教學能力。在職教師增能則選編多元選修課程相關推動策略與示例,提供全國高中參考;研發多元選修課程、議題融入及創客數位加工等教案,辦理成果發表研習;規劃辦理課程設計工作坊,發展與推廣課程模組;並持續辦理增能學分班、第二專長學分班提供教師學科專業進修。
教育部表示,新課綱著重學校特色與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此不論是師資生或在職教師,皆需具備跨領域統整學科教學的能力,才能協助學生達成具深度與廣度的學習。【記者 喬若俞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