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博物館 台北歷史博物館

台北植物園荷花池畔,綠瓦紅牆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創建於1955年,是台灣第一個公共博物館。政府遷台的混亂,造成開館之初並無館藏,直到1956年,教育部撥交戰後日本歸還古物以及一批原為河南博物館所藏文物,這兩批文物成為館藏重要基礎。如今經過多種管道,藏品已達五萬餘件。

 

 

 

 

歷史博物館除了固定的精選文物展以外,時時舉辦特展,今年春天,最吸引人的便是常玉畫展。這位因為登上蘇富比拍賣目錄上,而吸引台灣收藏家的關注,成為炙手可熱的畫家,這一次一共展出52幅作品。

常玉(1901-1966)是民國初年留學法國學習美術的中國畫家,一生旅居於巴黎異鄉,並未進入正式的美術學校習畫。這52幅作品由法國送回臺灣,又因常玉猝逝留存臺灣,今年常玉逝世滿50年,作品也成為公共財才得以公開展覽,也讓大家一睹常玉中國水墨寫意融合西方野獸派的簡潔強烈風格的作品。

 

歷史博物館中史前彩陶、商周甲骨青銅器、唐三彩、當代書畫等尤其精采。5件國寶中,一件蟠龍方壺,出土於河南新鄭,為春秋時期中原鄭公大墓之物。

不得不驚艷3千多年前的人的創意,龍頭的表現,現代人也會不如。

另一件國寶:獸形器座,同樣出土於河南新鄭鄭公大墓。這件造型奇特,獸面、大眼、張口、人身的特徵,雙腳各踏一蟠蛇,只是令人好奇上面捧著一物是甚麼東西?

獸面紋鼎(商朝、1600~1027BC),這造型一點都不像3千多年前,俐落簡潔。

 

左:圈泥白彩大罐(2300~1600BC)  紅陶袋足盉(2300~1027BC)約3、4千年前的陶土作品,居然可以保存這麼好。

唐彩繪舞俑

 

唐彩繪胖胖的陶女俑,髮型、面容與身型各異,值得細細觀看

歷史博物館收藏5萬件,常用特展來呈現,這次有古代陶俑展。看完這個展,就能了解中國各個時代的俑。

男舞俑(漢),雖粗略,但豪邁大器

帶花釵踞坐俑(漢)

彩繪女僕俑((唐朝)

彩繪男俑(宋),宋朝的陶俑明顯簡略

彩繪婦人俑(唐)

 

一尊尊的陶俑,值得細細品味她的表情身型,融入她的世界,與她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