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推新農業10大政策 拚10年3萬新農民

行政院今天(8日)通過「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以創新、就業、分配及永續4大原則擬定的10大重點政策,明年起將陸續推行。10大策略包括對地綠色給付、實施農業保險、大糧倉計畫、農業公費專班、屠體分級拍賣、友善農法等,希望營造友善有機農耕環境,吸引青農返鄉,達成蔡總統10年3萬名新農民計畫。

行政院長林全聽取報告後指示,本方案涉及立法部分,如「農業保險法」、「有機農業法」等,請農委會務必對外善盡溝通責任,研擬草案後儘速報院審查。同時責成政務委員張景森,協助進行跨部會協調。

對於目前稻米保價收購不斷囤積問題,農委會準備將每年編列休耕與保價收購預算200億元,逐步移轉到「對地綠色給付」,明年試辦鄉鎮增加為18鄉鎮,每公頃給予1.5萬元補貼,並提高甘藷、玉米、有機黃豆等進口替代作物補助,希望4年後對地綠色給付面積達23.5萬公頃,同時鼓勵青農返鄉,預計專業農所得從目前每年120萬元,提高為180萬元。

針對畜產業部分,農業部一年產生幾百萬噸廢棄物,為解決豬糞尿環境污染,及溫室氣體減量,農委會將推動豬糞尿沼氣發電,配合沼氣發電躉購電價調高為每度5元,預估每頭豬每年至少可以賺600元沼氣發電收入,並且讓台灣4年內脫離口蹄疫疫區。

為扶植在地農產品加工,未來4年農委會將規劃20處區域加工場,目前在地農特產品如果沒有專業食品加工廠,依據食品安全規定很難在全國通路上架,農委會與食藥署溝通後,未來在地農特產的食品安全認證,將比照有機農產品,以授權專業團體進行認證方式,通過認證後即可在全國通路上架。

對於各界反應農業缺工問題,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表示,暫時不考慮引進外勞,要先用國內人力。目前嘉義大學農業公費班已招收40名公費生,明年度屏科大、中興大學、台大、明道大學、宜蘭大學都將加入,也有10個私立大學表達高度興趣,希望透過青年教育帳戶制度,1年提供3千個名額,希望4年後培育1.2萬名青農投入新農業。

農委會各地農業改良場,也研擬認養新南向國家,初期規劃越南、緬甸、泰國、越南4國,進行技術合作及人員交流、生產、整廠輸出等,希望透過農業合作方式,將台灣農業技術以整廠輸出方式出口東協國家。[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