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66年10月26日制定每年的9月8日為國際掃盲日(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ILD),目的是呼籲各國重視文盲現象並提升識字率,旨在達到增進人際溝通,促進文化發展,國際掃盲日提醒著我們,教育是解決許多全球問題的關鍵,更是實現個人潛力的基石。
依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隨著教育制度的變革與普及化,國人識字率、就學率及升學率均持續上升,2022年底我國年滿15歲以上人口計2,044.5萬人,占總人口87.88%,其中識字者計2,027.6萬人,識字率為99.17%,我國看似沒有識字率不足的問題,但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新定義新世紀的文盲標準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不能識字的人,即為傳統的文盲;第二類為不能識別現代社會標誌或符號(如地圖、交通符號等)的人;第三類則是不能使用電腦(網路)進行學習、交流和管理的人,第二、三類文盲被認為是功能型文盲,在數位時代中,人們不僅需要閱讀和寫作的能力,更需要在網路上尋找資訊、透過多方面獨立思考,達成辨別資訊真偽的技能,倘若缺乏獨立思考,便猶如文盲般知識貧乏。
社群媒體和數位平台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數位平台的演算法正在影響人們的資訊取得方式,這些演算法旨在根據使用者的行為和喜好,呈現個人化的內容,透過演算法更能呈現與使用者現有觀點相符的內容,使人們固守於「資訊濾泡」(filter bubble)中,忽略了多元的觀點,被動的收集到某些特定資訊,這是相當危險的。特別是對於青少年來說,社群媒體的推薦內容可能包括具有潛在危害的內容,包括自殺、自傷、精神健康問題等,進而對閱聽眾的身體及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2017年11月,一名14歲的英國少女Molly Russell在家中自殺身亡,在她自殺前的幾個月,她的父母發現Molly在Instagram存下2,100則跟自殺、自殘和憂鬱內容有關的貼文,而在她使用的Pinterest平台存下469則相關負面內容。經過五年的調查,Molly案件的驗屍官在2022年9月30日表示「Molly是在遭受憂鬱症和網路內容的負面影響後,死於自殘行為。」這次判決是英國第一宗官方認定將死因「直接歸咎於社交媒體的青少年自殺案例」,驗屍官認為患有憂鬱症的Molly在接觸大量的負面內容後,最終導致她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英國預防青少年自殺的組織Papyrus首席執行官Ged Flynn告訴《BBC》,許多有自殺念頭的年輕人會試圖在網路上了解「我是唯一一個有相同感覺的人嗎?」,然而當他們越這麼做,網路上的演算法就會越推播與自殺、自殘相關的內容,透過演算法的設計與規則,反而讓Molly被動地接受大量的負面內容,造成Molly選擇自殺結束年輕的生命。人們需要進一步思考社群媒體演算法的運作方式和對心理健康的影響,Molly Russell案例不僅提醒人們要檢視社群媒體演算法,也強調了閱讀素養和獨立觀點的重要性,在這個資訊過剩的時代,只有具備強大的閱讀素養,才能辨別虛假資訊,並發展出批判性思維。
除了社群媒體平台推播的演算法之外,還有利用大數據分析,向使用者呈現個別化的資訊,並利用心理學影響使用者的行為的說服科技(Persuasive Technology)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說服科技透過媒體帶動風向,進而改變使用者的判斷與選擇,最有名的就是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公司影響美國大選的案例。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公司利用資料探勘及數據分析,曾在Facebook上推出一款「這是你的數位生活(thisisyourdigitalife)」的性格測試App,來收集用戶個人資訊,被發現在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盜用Facebook五千萬筆的用戶個資,同時,也被質疑是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被川普團隊用來左右選舉的幕後黑手,劍橋分析創辦人懷利(Christopher Wylie)曾表示該公司是文化戰爭的「武器庫」,他們利用 Facebook 擷取個人資料,利用這些數據建立模型來探索用戶的興趣,他表示只要掌握用戶的私人資料,便可以針對性地向他們發放政治宣傳廣告,從而左右他們的投票取向,因此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在希拉蕊民調票數最高下,意外敗北,輸給川普,成為當年重大議題,也讓說服科技的影響更被重視。
說服科技也會進一步強化同溫層效應(Echo Chamber),造成更嚴重的偏見;同溫層效應是指一種社交和資訊媒介環境,其中個體主要與具有相似觀點、與信念和價值觀的人互動,從而產生一種自我封閉的效應,當說服科技通過個人化演算法和特定資訊傳遞到同溫層時,可能會導致人們更堅持原本的信念,因為他們只接觸到觀點與價值觀相似的資訊,並忽略了不同的觀點,但人們所面臨的公共議題,一定會影響到社會的各個層級,產生多方面的觀點,當沒有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時,人們有機會接觸到多方觀點而加以平衡,但透過說服科技餵食特定觀點的訊息後,會讓人認為全世界都跟自己站在同一邊,更無法接受與自己立場不同的看法,造成社會的分歧與偏見,甚至爭端。
高智識與和諧的社會人人嚮往,透過國際掃盲日的宣導,我人們不僅要解決傳統的文盲問題,還要避免成為新時代文盲,我人們需要提高閱讀素養,同時強調獨立觀點,並進行多元化閱讀,並以培養獨立思辨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每個人都能夠在數位資訊爆炸的時代,建立更開放、理解和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