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稅追追追》稅務亂象毒害國家!一張稅單足以讓人變《富都青年》1

 

112年演員吳慷仁以《富都青年》獲得金馬影帝,描述生在馬來西亞,卻沒有正式公民身分的兩兄弟,在那個多語言、多文化的社會,過的卻是被政府排斥驅趕,無法安睡一夜的卑微壓抑生活,任勞任怨的瘖啞哥哥,即使遭不公對待,也戰戰競競的接受一切,但陽光終究還是離他好遠,即使熱心的社工傾力相助,也因為政府官員的冷漠無視而發生悲劇,最後因犯錯伏誅。這是一個讓人忍不住流淚的悲劇故事,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竟然有人是這樣活著。

台灣也有許多被政府驅趕的人,雖然是有身分證的中華民國國民,卻在這個民主社會,不管怎麼聲嘶力竭的控訴,終究還是抵不過薄薄一張稅單的追殺驅趕。政府把稅收多寡當績效,又長期灌輸人民國稅至上的錯誤觀念,讓許多人忍著受著胡亂開來的稅單壓榨,而那些稅根本不是他們該繳的稅,卻像符咒一樣讓他們無法掙脫,在勝訴率幾乎為零的稅務行政救濟制度下,多數人只好接受不公義的對待,又怕行政救濟度麻煩與無效,選擇繳錢了事,但有些人卻一輩子成為稅奴,或走向絕路!更有被限制出境、管收等不自由的對待,這是一群生活在陰暗處被台灣官員踩踏的國民。尤有甚者,稅務法官無視有利人民的證據,幾乎百分之百判人民敗訴,再由行政執行署強制拍賣、沒收等等欺凌百姓人權手段!

這幾年法稅公民團體對稅制人權的提升與呼籲不遺餘力,人民對稅務人員的好感度有所提升,但惡法惡制不改,只要有少數不肖官員濫用權力謀取私利,影響的就是一個企業的存續,一個家庭的破碎。少數台灣稅務員既積極又冷酷的查稅方式,跟「績效獎金制度」造成「稅務濫權」脫不了關係。

營利的企業, 獎金往往是激勵同仁提升績效的方法,但卻不應用於執法機關,因為官員手握公權力,有了獎金的誘因,難免為了績效不擇手段,而受害的就是無辜的人民。許多歐美先進國家數十年前早就法律明文禁止國稅局「以收稅成績來評估績效」,也「限縮」國稅局扣押和強制徵收納稅者財產的權限,如果有稅務機關不當執法時,更有「納稅者求償」之規定。但這些在台灣都是難以實現的理想,因為我們的法律沒有訂定相關罰則處罰施暴濫權官員,於是「稅務機關」與「行政執行署」在沒有監督機制下,暴力共犯結構從習以為常,最後被視為「正常」。一張稅單足以讓人變《富都青年》我們下集繼續分享。
 

廣播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