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稅追追追》樹立廉潔典範 讓冤案不再

 

卸任的副總統陳建仁,放棄副總統禮遇回任中研院特聘研究,卸任副總統禮遇每年超過600多萬元,這禮遇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每個月18萬的禮遇金,每年400萬的事務管理費(逐年遞減),以及保健醫療照護等等。這樣的下台身影,為所有卸任的正副元首與所有政治人物,都立下了一個相當高的門檻,他原本可以風光地過著恬適的退休生活,但卻選擇重新回到自己的研究工作,展現了政治人物可貴的風範,令人敬佩。

讓人想起今年已經85歲的前監察院王建煊院長,他歷任過經濟部次長、財政部長、立法委員…九年前卸任監察院長,前前後後共創立了五個與社會公益有關的基金會,原因是他看見很多老人家跟他一樣,膝下無子,有人擔心老了沒人照顧,死了怕被隨便埋葬,所以自己賣掉房子捐1,000萬成立這個基金會,希望幫助那些孤獨老人「無子變有子」。為了這五個基金會,王建煊從自己擔任公職時的薪水(例如六年監察院長薪水全捐)、財產以及參選的選票補助款,前前後後已經捐出了近一億元。此與多數政治人物設立基金會用以養望,或投入下階段政治工作的作法又大相徑庭。

王前院長擔任財政部長時,堅持土地正義,提出「土地交易所得應實價課稅」,這是一個需要很大勇氣推動的政策,因為擋了太多人的財路,也當然遭到財團地主等既得利益者的強烈攻擊,於是王院長被逼下台。就拿將近二十年前王建煊擔任財政部長之初,驚覺自己帳戶裡多出1000多萬元的查稅獎金,他說基於廉潔自持,「分毫未取」,與此相關的就是所謂的「查稅獎金」,真是一位難得的好官,深獲民心,也難怪在1992年部長任內評獲亞洲最佳財政部長獎,真的是貨真價實。

但在104年,前任財政部長張盛和在立法院面對有關查稅獎金的質詢時,張盛和卻大言不慚地說:「沒有獎金,不足以養廉」,表示他本人堅持要繼續領取個人的查稅獎金。試問:張盛和有親自去查緝過一件逃漏稅案嗎?個人有追回一塊錢的逃漏稅嗎?如果都沒有,拿這些獎金會心安理得嗎?百姓期盼有勤政、廉政的政府,張盛和做的是傷害國家人民的事,這一位最會課稅的部長常會修改稅制,名為減稅,實為加稅,因為之後年年稅收都超徵,到後來更是超徵千億元以上。2015年受英國《銀行家雜誌》評選為全球最佳財政部長,真是諷刺,可是在網路全民投票卻獲選台灣十大惡人之首,才是實至名歸啊!

世界納稅人協會主席Troy Lanigan,聽到台灣的稅務問題後非常激動,他完全不能相信,在這個時代居然還有這種離譜的稅務問題發生!儘快平反所有稅務冤案,落實賦稅轉型正義,才能讓台灣跟上國際的腳步,成為一個真正民主法治人權的國家。
 

廣播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