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稅追追追》「生不如死」+通貨膨漲 台灣如何起死回生?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這是衡量民生物價波動的指標,近月已下滑至3%以下,但民眾的生活壓力並未減輕;台灣長期通膨率未達2%,跟民眾購物消費時的感受也相當脫鈎。學者認為台灣的CPI數據「有問題」,若實際情況還原回去,通膨不僅只是目前的水準,更直言「如果CPI在過去20年是錯的,過去20年的低利率也可能是錯的」,但這也是全世界的步調,是否也造成資金流動高,國稅局課到更多的稅嗎?

再者,前財政部長張盛和更是稅務專家,設計了可以課更多的稅的稅制,讓近年稅收超徵;104年創紀錄超徵1878億元,105年超徵1278億元…110年超徵4327億元(超徵數最高),今年恐怕也是破紀錄的超徵!這是財政部填補空虛國庫的佳作啊!

「少子化」是總生育率不斷下降,一旦低於保持人口替代率的2.1人,若無其他方式增加人口數,這個國家的總人口就會開始減少。台灣的出生率從54年開始下降,當時還保持在4.83的高水準。74年已大幅降低為1.89,低於人口替代率。在這20年間,由於死亡率的下降,使國人平均壽命上升,更多的老人填補了幼兒的缺口,而勉強維持人口未轉為衰退。即使如此,這個快速變老的國家,100年全年出生人數15萬3,820人,續創史上新低;死亡人數則為18萬3,732人,死亡人數足足比出生多出近3萬人,自然增加率為負成長千分之1.27。已連續兩年「生不如死」,且今年差距更加擴大。再等十年、二十年後,有生產力的人口下降,稅收必然減少,再無超徵的稅收供政揮霍了,國庫再度空虛,政府財政要如何因應必須深思啊!

至於稅收超徵,立委賴士葆指出,不少國家都有還稅於民的作法,新加坡發了台幣154億元,平均每人領到6600元,另外港澳韓也都有退稅,政府是否不排除還稅於民?蘇建榮說,歲出預算權在行政院和主計總處,不在財政部,財政部收到的錢都交給主計總處統籌運用,他會把委員的意見轉達給行政院和主計總處。

過去半年股市從最高點19403點到現在12788點,下跌超過5000點了,台幣對美元從27.5到現在32.3,景氣低迷藍黃燈,進入類金融風暴,GDP下修外銷訂單大幅萎縮,要跟人民講說GDP35000美金,超越日韓,是100多萬台幣,人民是35000台幣所以民間無感啦,這是主計處統計現實啦,信貸房貸升息,當台灣還在研究的時候,新加坡宣布15億新幣補貼民眾1萬1000台幣,250萬人受惠。日本也宣布,對每一個家庭電費,燃氣費,氣油費補助9800台幣。我們GDP不是超越他們嗎?人民要過寒冬啦,政府超徵稅收4327多億,本來超徵3000億很誇張了,結果今年到九月已超收3200多億,兩年前蔡總統說超收的錢,等同紅利要跟大家分享,結果沒半元,現超收了上兆耶!人民日子應該要過得很好才對啊!,去看看日本跟新加坡,稅收超收還民呢!台灣政府超徵這麼多,應該要為人民做一些事。

「賦稅人權」要以公平公正為主,目前台灣課稅的主體是75%的受薪階級,而許多億萬級的富翁卻未被課相對比例的稅,讓人民有劫貧濟富的感覺,對此從未具體檢討修改稅法,在目前物價高漲的今天,又讓前財政部長張盛和所制定的稅制繼續做劫貧濟富、濫課稅拿獎的勾當,政府勢必無法平息逐漸高漲的民怨。

廣播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