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人生 改變命運(6)-【AI焦慮對策】科技業主管:不懂GPT,也要懂人心

 

 

科技業主管蔡雅清,在AI工具當道的時代,也堅信理解與人同樣重要。

 

“要在高壓、快速變動的科技職場中保持穩定,不只靠意志,更需要一套身心平衡的方法。”

2025 年,AI人工智慧不再只是實驗室裡的數據,而是走入生活,成為改變職場生態的關鍵力量。在這個趨勢下,臉書的母公司Meta 宣布裁員5%,相當於約3,600 個職缺消失。在全球陷入AI焦慮時,上市科技業主管蔡雅清認為,AI雖然強大,卻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管理者不能只做技術追趕者,更要成為信任與理解的橋樑。

 

蔡雅清在科學園區工作,負責生產線大量資料的即時處理。這不僅要求程式技術,還包括理解上下游系統、通盤掌握全局的能力。AI工具崛起後,她注意到年輕人依賴程度極高,但也逐漸失去對技術本質的掌握。

 

「新人寫得出來(程式碼),但不會排除問題;資深的看得懂,但不願碰新技術。」這種跨世代斷裂讓她開始思考,技術之外還要懂人的焦慮。面對技術焦慮,蔡雅清不選擇責備,而是轉向共學。「我和他們一起看教學影片、學用GPT,不只為了跟上技術,也為了讓團隊不分裂。」蔡雅清轉而帶動團隊一起學習,形成共同成長的氛圍。她還觀察到,AI雖然強大,卻不能解決所有問題。「AI不會問你今天心情好不好,不會知道你為什麼卡住。這是人的功課,不是機器的事。」她強調。

 

這些充滿人性的洞察,其實來自於自身的經歷。生活之於蔡雅清並非一帆風順。數年前因視神經壓迫一度短暫失明,手術後重返職場,身心壓力讓她重新思考工作與人生關係的理解。「我學會不再逼自己追求完美。」她不再把所有下班時間拿來鑽研新知,而是學會在家庭、健康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在她眼中,程式語言日新月異,但系統的核心始終來自使用者的需求。她認為,真正重要的不是寫程式的速度,而是能否看懂需求背後的「為什麼」。蔡雅清透過練太極門氣功與打坐,練習讓自己沉澱思緒,從中思考出真正的解法。要在高壓、快速變動的科技職場中保持穩定,不只靠意志,更需要一套身心平衡的方法。「很多靈感,其實是在打坐時浮現的。」多年來,她持續練功,不但讓她在身體上維持良好的體力,也幫助她在沉靜中找回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