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哲/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學博士
自從2011年3月11日日本爆發芮氏9.0大地震伴隨海嘯嚴重摧毀東北沿海城鎮之後,更造成福島核電廠因冷卻水的供電中斷,引發震撼全球的四個核子反應爐機組的相繼故障與氫爆,這個日本核電廠事故在一個月後,終於成為繼前蘇聯車諾比核電廠後的全世界第二個第七級「大量輻射性物質外洩」的重大核災事故,媒體甚至披露日本東電人員擔心日後所洩露的輻射劑量,恐將遠超過車諾比核電廠,全球都可能暴露輻射威脅之下,升高人們各種致癌風險,說是一場威脅全球生態的核災浩劫,恐怕一點也不為過。
筆者擔任國軍部隊與消防署核輻射災害防護偵消應變訓練工作多年,深知一般民眾面對這種「看不見的敵人」威脅生命安全時的恐懼與無奈,因此提出一些日本福島核災事故的危害介紹與防護因應建言,希望釐清似是而非的輿論,讓民眾朋友擁有正確因應的知識與常識:
一、輻射是什麼?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輻射是一種能量,以波動或高速粒子的型態傳輸,無色無味也無法感覺得到(低劑量時),必須使用精密的輻射偵測器偵測,才能發現。甚至有些輻射元素因為強度較低,還必須要使用專用拭紙擦拭採樣後,才能判讀得到。因此,一般民眾並不需要購買輻射偵測器,反倒是應該時時關心氣象局在天氣風向的預測,及早做好防護與因應準備;注意原能會在空氣、海洋、水產、蔬果等環境食品的監測狀況,了解目前輻射汙染煙塵在環境中分散的情況,並不需搶購碘鹽或搶購偵檢器。
輻射物質能藉由「暴露」與「污染」的方式造成人們的傷害。但即使人們有短暫的時間接近射源,遭受體外暴露照射,或是沾染到少量的放射性物質,這並不代表人們就會因此罹患幅射疾病或是得到癌症,仍須審慎考慮全身器官所遭受的輻射等效劑量危害程度來判斷風險。只是,當放射性物質經由飲食、呼吸或傷口進入人體,而非停留在體外時,其危害程度便大大地增加。若是在戶外緊急遭放射性粉塵污染時,則應盡快離開污染區或躲進建築物室內尋求暫時性的保護,並在未經專家學者透過大眾傳播工具適度指導除污之前,切勿進行飲食、抽菸、舔嘴唇,並且不要用手碰觸臉部或是開放性傷口。
再看看這次日本福島核電廠所釋放出的輻射粉塵,已經幾乎無可避免地擴散到全球,其中含有碘131、鍶90、銫137與鈽239等放射性同位素,它們都能長時間放射出α與β射線,除了福島核電廠上的救災英雄,有機會被高劑量的輻射照射與輻射廢水沾染浸泡,形成一種「確定效應」的健康危害之外(流行病學研究資料顯示強度大約超過250毫西弗時將產生確定傷害效應)。這些元素萬一不小心流落到空氣、土壤、地下水與海洋中,就有可能藉由農漁產品,讓人們吃下肚子,最近日本就將低強度的輻射廢水排入海洋中,遭到俄羅斯與中國大陸的嚴重抗議。因為當地剛好是秋刀魚魚場,未來這些漁產品都可能因此遭受污染數十年。此外,輻射煙塵也可藉由氣膠煙塵與輻射雨水的飄散,讓人們不小心呼吸與飲用到遭輻射汙染的空氣與水源,導致各種癌症與遺傳性疾病的病變。
一般人都擁有承受輻射傷害的復原能力,照射一次胸部X光大約是接受到0.05毫西弗、腹部X光約為1.4毫西弗,一年以不超過50毫西弗為劑量限度,即使是救災人員也不應該超過150毫西弗/年。嚴格說,福島核災事故中,除了核電廠內的救災人員之外,其餘民眾應該是沒有機會直接遭受輻射照射造成傷害的,麻煩的是,在福島核災大量外洩的輻射粉塵中,既使強度雖然不高,但是傷害能力卻能持續很久。
除了碘131的能量衰變一半的速度為八天較快之外,其它的鍶90、銫137與鈽239等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分別長達28年、30年與24110年!一旦它們侵入了人們的身體之後,便釋放出輻射能量對於細胞DNA產生直接傷害與間接傷害(產生氫氧自由基所造成),導致DNA的破損與斷裂,使細胞發生不正常的傷害與變異,例如生殖細胞死亡因而不孕,或是細胞突變誘發癌症與產生不良遺傳,真的是禍害遺萬年!
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對於輻射對於人體的傷害效應,提出十分保守的假設:人體只要接受到輻射照射,不管劑量是多少,都有引發癌症和不良遺傳的機率存在,沒有最低劑量效應,劑量愈高,罹患癌症的機率就越高,稱為機率效應;超過了一個限制劑量之後(依日本核爆災害調查的劑量約為250毫西弗),就一定會顯現出傷害徵狀,稱為確定效應。
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也提醒在輻射傷害的確定效應中,對於「胎兒、淋巴組織、生殖腺、骨髓與脾臟」有高度的敏感傷害能力,對於「皮膚、眼睛水晶體與消化道」有次高傷害能力,對於「肝臟與血管」有中等的傷害能力,對於「肌肉、骨骼與神經」有較低的傷害能力。輻射物質絕對值得深入瞭解,以避免人體各部器官遭受傷害與莫名恐懼!
二、福島核災是不是核爆?該不該搶買碘鹽與偵測器?
這次的日本福島核災事故,已經在4月14日上修為國際原能總署所認為最嚴重等級的第七級事故,與前蘇聯車諾比核電廠的核災事故一樣嚴重。但是福島核災肇因於大海嘯淹沒路地後,切斷核電廠的熱交換器的電力供應,導致核子反應爐無法降溫,為儘可能穩定反應爐運作,因此大量噴灑海水試圖降溫而引發氫氣的累積而爆炸,最後釋放出大量輻射粉塵與水氣於空氣中。
雖然日本在救災過程中不盡順利,但是至少核災訊息的發佈,還算有一定的透明度。並不是像車諾比核電廠的核災事故一樣,根本就是一場人為的災難,莫名其妙的研究人員於夜間錯誤地執行了一個未經批准的實驗測試,導致核子反應爐瞬間爆炸開來,輻射煙塵大量外洩三天。因此,車諾比核電廠區附近的數萬名居民成為最無辜的受害者,被大量釋出的碘131污染了身體,快速入侵甲狀腺,因而引發上萬名居民於核災事故之後,相繼罹患甲狀腺癌的悲劇。
但是,碘131可說是衰變很快的放射性元素,只需要八天就能衰退掉能量的一半,因此,就目前日本核災事故來看,除了福島核電廠附近地區的居民,其他所有人民,根本不需服用碘片或是刻意食用碘鹽,只要飲食作息保持正常,稍微關心一下輻射煙塵的每天飄散的方向與大約劑量即可。至於需不需要預服碘片,就應該要由輻射主管機關原能會與衛生署來發佈服用通知訊息才是,絕不可聽信謠言亂吃一通。
回顧二次大戰期間,日本廣島曾被美軍投擲一枚6-8 kt(千噸炸藥)的核彈,當時猶如人間煉獄,現場除了立即遭熱核射線與爆震波摧毀掉數以萬計的人之外,滿佈輻射煙塵的天空,更是降下可怕的輻射黑雨,嚴重污染了所有的水源、植物與土壤,更造成十數萬的日本人罹患癌症死亡與生下畸形兒,真可謂禍延子孫!值得警惕的是,前蘇聯車諾比核電廠的核災事故所釋放出的總輻射量,約為廣島核彈的上百倍,既使災難已過了25年,核災現場仍然還檢驗出銫137的輻射汙染,反應機組雖然被兩層厚重的鋼筋混凝土給封存,至今卻仍然在燃燒。
這次地震海嘯引發的福島核電廠核災,共計損壞了四個核能反應爐機組,規模並不亞於車諾比核災的一個機組,就連東京電力公司的人自己都擔心,這次福島核災所釋放出的輻射汙染劑量恐怕會超越車諾比核災,全球人類恐怕都得好好地學習與輻射相處之道,而不僅是吃吃碘鹽或拿著偵測器象徵似地掃瞄一下這麼簡單,應該趁機省思一下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況,試著想想,未來如果真的處於輻射暴露的環境威脅下,我們會不會成為身心最健康、致癌風險最低、存活能力最好的人員!
三、除了關心核災污染訊息,還有甚麼防輻的好方法?
綜合上述說明,尚且值得慶幸的是,輻射粉塵並未大量漂落到台灣環境,而到目前為止,僅有非常微量的中等毒性碘131被偵測到,這是因為它最輕也最容易伴隨氣膠煙塵飄散,因此各國都以偵測碘131的存在狀況來評估福島核災擴散與污染環境的情形,至於高毒性的核種鍶90與鈽239,目前都還沒有被發現漂落到其他國家。因此,現在應該台灣是屬於一般輻射防護準備的期間,除了政府相關專業機構必須嚴密監測環境,以及日本進口的食品器材輻射汙染情形之外,一般民眾並不需要對於輻射進行主動性的防護,干擾原本平靜的生活,也不需要搶購碘片或增量食用碘鹽,更不需要食用一些宣稱有排除輻射能力的健康食品,筆者認為「保持飲食均衡」、「愉悅的心情」與「適當的運動」,是最好的防護保健方式。
(一)飲食應以「安全」無輻射污染與「營養均衡」為優先考量,以下食物僅供大家參考。
綜整2011年3月間的今日新聞報導與2010年8月間的新華網報導可得知以下常見食品訊息:
1.黑芝麻:黑芝麻益腎,多吃補腎食品可增強身體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功能,有效保護人體健康。
2.紫莧菜:紫莧菜抗輻射、抗突變、抗氧化的作用,與其含硒有關。硒是一種重要的微量元素,能提高人體對抗輻射的能力。
3.綠茶:綠茶中的茶多酚,不僅有抗癌和清除體內的自由基的效果,可減輕各種輻射對人體的不良影響。茶葉中還含有脂多糖,能改善機體造血功能,升高血小板和白血球等。
4.辛辣食品 :辣椒之類辛辣食品屬於常用調料,同時也是抵禦輻射的天然食品。吃辣椒可調動全身免疫系統,辣椒、黑胡椒、咖喱、生薑之類的香辛料,還能保護細胞的DNA,使之不受輻射破壞。
5.海帶:海帶含有微量碘,能阻擋碘131侵占人體甲狀腺,它也一種稱作海帶膠質的物質,可促使侵入人體的放射性物質從腸道排出。
此外,綠豆湯也被中醫視為具有排毒的功能,番茄紅素是迄今為止所發現抗氧化能力最強的一種類胡蘿蔔素,它具有極強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被認為有抗輻射、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等功效;而蕃茄中的茄紅素也能在皮膚形成屏障,增加對外在的抵抗力,並能促進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產生,早就被視為健康的蔬果。
(二)心情的調適與正向思考訓練,能有效增加輻射免疫能力:
2011年2月間美國麻薩諸塞州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在《精神病學研究:神經影像》(Psychiatry Research: Neuroimaging)期刊研究發表:打坐(meditation)8 週之後,實驗者的大腦結構能發生可觀察的變化。藉由腦部掃描圖發現:打坐者的大腦海馬迴(hippocampus)區的灰質密度明顯增加。所謂「海馬迴」是主管學習和記憶的重要部位,也是一種與人的自我意識、反省意識和同情心相關的大腦結構。另外,「杏仁核」的灰質則明顯減少,杏仁核是一種產生焦慮和壓力的腦組織部位。實驗顯示大腦將能因此控制身體保持安靜,讓體內進行更多良好的細胞分裂增殖,自然化解身心壓力,將不健康或破損的細胞,進行更新代謝,形成健康防護。
2011年3月間美國伊利諾大學在新一期「應用心理學:健康與安寧」的研究很有意思,顯示:「幸福快樂會使人健康,並且產生延年益壽的效果。」其中一項為期40多年、針對5000名大學生的研究追蹤顯示,最悲觀的大學生往往要比其他大學生早一點死亡;而當人們感到幸福快樂時,免疫能力會增強,因壓力產生的荷爾蒙會減少,疲勞的心臟能很快得到恢復。
此外,耶魯與加州大學也曾經對於Alameda County七千個居民,經九年的追蹤調查後發現,樂於助人與人相處融洽的人,壽命顯著延長。反之,心存惡意喜歡損人利己者,死亡率將升高1.5倍 。 凱瑟醫學中心更提出「歡喜心是良藥」的呼籲,因為憂鬱症患者也有更高的骨質疏鬆比率,而且體內T細胞與殺手細胞的比率都比一般人要低三成以上,這些都是善良心念對於身體防疫能力正向幫助的研究成果。
坊間暢銷全球的勵志書籍「秘密」也提出所謂「吸引力法則」,指出人們心念對於自身環境的重大影響能力,認為每個人都有是宇宙中吸引力最強的磁鐵。在人們心中,有著比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更強而有力的磁引力;這無法估量的磁引力,正是透過你的思想散發出來。因此在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你所吸引來的。
在1994年間,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勝博士(Masaru Emoto)等人以高速攝影技術觀察水的結晶研究顯示:對乾淨的水發出「善良、感謝、神聖」等美好訊息時,水結晶變成美麗的雪花圖形;倘若發送「怨恨、痛苦、焦躁」等不好的訊息時,則會出現醜陋的破碎形狀。水原本是無生命體,在承接以各種語言、聲音及意念發送的訊息之後,卻出現明顯不同的變化,透射出心念的作用,此項研究震驚了世界。試著想想,人體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水組成,我們的心念一定也會對別人造成各種程度影響。因此,常常正向思考,想著自己是「平安健康」的,不會被輻射污染與傷害,自然而然會是比較安全而健康的!
(三)適當的運動加強新陳代謝,好心念修練氣功能改變負向磁場
每個人的年齡體質病況並不相同,運動應不宜過度劇烈,選擇適當的有氧性運動,增加血液帶氧效能,讓細胞有良好的發育環境,萬一遭受輻射微粒入侵,也能發揮代謝排泄的功能,將這些不速之客加以排除。
公視獨立特派員節目「當科學遇上預言」探討2012年馬雅年曆警訊與地球磁極偏轉減弱的危機,東吳大學物理系陳國鎮教授直接指出現代量子物理學研究顯示:宇宙中有百分之95的能量,是存在三度空間之外的信息與訊息場能量,而這樣的能量就類似氣功修練時所釋放的能量。因此他鼓勵大家能靜下心來修練氣功,存好心做好事讓宇宙環境中多多充滿著正向能量,自然能化解招致環境災難的負向能量累積;淡江大學戰略所林中斌教授也強調人們應該相互幫助,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自然能發散出快樂與正向能量。
筆者十分認同上述專業論點,因為筆者拜入太極門掌門人洪道子博士門下,曾經修練太極門氣功十多年,實際跟隨洪博士擔任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義工,八次參與太極門文化親善訪問團出訪美國、日本、印度等國,以氣功武術文化展演、世界之愛和平鐘鳴鐘儀典、愛與和平高峰會與研討會等方式,積極推動世界永續發展,希望開創充滿「愛」與「和平」的未來新世紀。「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筆者更見證了國際間有許多NGO領袖對永續世界未來,同樣地無私無我付出而深受感動。
當今全球環境雖然遭受輻射污染而讓負向能量累積,甚至對於生態產生嚴重危害,但是藉由人類無私善心的集體意識共鳴,還是能形成轉化與防護的磁變效應。2002年的科學探索國際期刊(Journal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 16,6,381–411)曾經研究顯示放性元素鋂241能因為氣功能量的影響而加強衰變到12%。福島核災已非區域性污染,可能影響後世子孫萬年,未來類似的氣功衰變輻射研究的除污技術頗值得全球關注。至於修練氣功對於個人身心的防護,筆者更是在罹患癌症的母親身上獲得見證,眾所周知輻射是癌症誘發的三大主因之一,母親鄭翠玉女士曾因乳癌於80年切除化療一年多,身心狀況十分不好,後來修練太極門氣功之後,原本肺部X光出現的小陰影很快消失,體質獲得調整,有效改善孱弱的病體,至今20年來都十分健康,成為氣功抗癌的具體實例;此外,人權記者馬小蘭師姊的母親肺部發現腫瘤,也因修練太極門氣功而自然消除,筆者相信這些都是藉由使用正向氣功能量,成功化解癌症危機的參考實例。
三軍總醫院病理部主治醫師林志恭醫師與筆者亦為同門師兄,病理醫師主要的工作是在顯微鏡下檢視細胞,從細胞的變化提供正確的診斷給臨床醫師,其根據此病理診斷做出對病人最適當的治療方式。他表示:健康的細胞,彼此間和睦相處,在顯微鏡底下看起來會「乾乾淨淨」的;不健康的細胞,會凋零、死亡;而癌化的細胞更是惡形惡狀,會到處侵犯,破壞原本正常的組織器官,其長相就如同口訣:「大、黑、散、亂、髒」一般,在顯微鏡下看起來會令人不舒服。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這是聖經上的話,然而,現今的醫學已能藉由科學印證心靈的狀態是與疾病的產生息息相關的。他也分享在太極門裡的練功體悟:師父告訴弟子們常保一顆「快樂歡喜心」,「凡事往好處想、人間有天堂」,從自己開始做起,讓這樣的快樂喜氣在家庭、工作環境中發散,自己健康也會帶給親友健康,這都是很符合病理醫學細胞觀察的良性發展趨勢,歡喜心念的鍛鍊,絕對有助於細胞的健康增殖,也是一種防護輻射的積極作為。
四、輻射粉塵飄落台灣時的緊急因應方法
未來,萬一真的有大量輻射粉塵飄落台灣,一般民眾可以使用「口罩、風衣、手套、鞋套、雨傘」當作外出時,阻隔輻射微粒沾染身體的防護工具,口罩當然是以N95為最適宜,但是長時間配戴並不舒服,反而容易因為太常調整而出現洩漏,外科手術口罩雖然濾除能力較低,反而是比較便宜好用的呼吸防護工具。
此外,遭逢下雨時,打傘加穿「雨衣、雨鞋或是拋棄式雨衣」都是很好用的臨時防護裝備,這些防護工具盡可能都在進辦公室或回到家庭前,脫除放在外面的衣櫃或架上,也可搭配使用「膠帶」或是「吸塵器」,快速移除可能沾染在身上的輻射微粒,回家後立即先以肥皂溫水洗澡,換上乾淨衣物;如果發佈高劑量的輻射粉塵飄落,則將這些可能沾染的防護衣具予以打包丟棄,或交由原能會處理,穿脫衣具時也應該小心衣具外部沾染皮膚。
飲食部分須注意政府發布的輻射監測情形,從產地、包裝與特性,選擇比較沒有機會被污染的食物蔬果,水源會由自來水公司監測管控,不應該遭受汙染,如果相當擔心,或是萬一有污染疑慮時,可使用高密度陶瓷濾心或具有高效能微粒濾層(HEPA)的濾水設備過濾自來水,或直接購買合格的包裝飲用水,確保飲水安全。
萬一真的不慎沾染到輻射微粒也不需絕望驚慌,應立即就醫,配合醫生使用各種醫療除污技術,幫助你將輻射粉塵從皮膚表面移除或排出體內。除此之外,筆者認為「保持飲食均衡」、「愉悅的心情」與「適當的運動」,仍是最好的主動防護保健方式,民眾應對於輻射危害保持高度警覺,關心而不擔心,多做好因應準備,自能人人「幸福不染輻」。
(本文作者劉明哲簡介: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學博士,現任消防署核生化災害搶救諮詢專家顧問、陸軍專科學校與萬能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陸軍司令部化學兵處輻射防護班講座、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會員與世界之愛和平總會會員、太極門弟子,曾任陸軍核生化防護研究中心副主任、陸軍官校化學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衛生署中區災害應變中心輻射防護訓練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