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卡爾遜女士發表「寂寞的春天」 後,人類始驚覺到化學物質之慢毒性,傷人於無形,對人類健康之危害尤甚於急毒性物質。因為這些毒物最後可能透過食物鏈回到你我身上,然後傳給下一代,或者根本沒有下一代!近日多家知名品牌服飾被驗出含有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以下簡稱NPE)環境荷爾蒙(Environmental Hormone),政府及醫界紛紛呼籲消費者為了安全起見,新衣服均應先洗過再穿,以免皮膚接觸到毒物帶來身體危害。
其實除了衣服的近身接觸,人工合成的壬基苯酚類界面活性劑,隨著紡織業清洗及印染製程大量排放廢水進到環境水體中,最令人擔心的是它具有持久性及生物累積性,極少量濃度就能對水生生物的生殖作用造成危害,甚至族群的滅絕;並可透過食物鏈作用,進到魚體或其他生物中,再度被人們吃下肚,危害健康甚至可能增加癌症機率。
比起一般看得見的環境毒物,環境荷爾蒙因為微量、作用時間長、無聲無息、影響子代,讓人無法不正視它的強大威力。也正因為它可以誘發不孕症、惡性腫瘤、免疫系統受損、影響懷孕期胚胎及過動兒等嚴重問題,竊取下一代的健康與未來。過去例如多氯聯苯、DDT、戴奧辛等,都是民眾比較熟知的環境賀爾蒙,在國內外也都曾造成嚴重的毒性污染與災害,環境荷爾蒙危機更值得民眾注意!
水環境不健康是台灣工業發展以來逐漸惡化環境的關鍵問題,紡織業僅次於電子及塑膠產業,其進出口相抵之貿易順差居我國產業第三位,為我國帶來豐厚的外匯存底,但是紡織業在染整製程中的高耗水耗能,產生大量廢水,也使紡織業成為高廢水污染事業群,污染了生態環境。壬基酚界面活性劑應用到紡織製程中的洗淨、漂洗,或是在出廠前進行的洗淨,都會造成NPE在衣物上殘留,但更多的NPE則進到廢水,若未經適當的廢水處理設施逕行排放,就會進到河川水體及底泥中累積而難分解。
國際NGO環保團體綠色和平(Green Peace) 2012年針對20家知名品牌衣物樣品抽測結果發現,有63%衣物樣品都含有NPE、塑化劑及衣物偶氮染料中所產生的致癌芳香胺。綠色和平2011年曾提出Detox(去毒計畫),得到運動品牌Puma、Nike、adidas響應,做出毒化物「零排放」的承諾,意即承諾所採用的下游供應鏈衣料都必須符合環保材質。同樣是國際知名品牌ZARA這次竟被檢出同時含有NPE與塑化劑,引起消費者高度關注,綠色和平已發起連署要求ZARA比照其他廠商做出承諾,表現跨國企業的環境責任。也提醒了社會大眾共同來關心紡織業這個高耗能、耗水及高污染的行業所帶來的環境問題。
目前國內對環境荷爾蒙背景濃度檢測數據仍有限,加上我國政府尚無針對「環境荷爾蒙」的國家級策略規劃和因應措施,根據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處長袁紹英表示,目前台灣和國際一樣,僅規範NPE不得用於清潔用品,國際間的紡織業沒有禁用NPE,或針對它訂出紡織物殘留容許量。雖然環保署已公告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分解代謝的產物壬基酚(NP)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管制其在家用民生清潔劑使用,但NPE和NP仍被大量使用在工業清潔劑產品中,要減少NPE的環境暴露風險,只有仰賴業者自發性的環保作為是不夠的。
回歸到政策管理層面,環保署除訂定放流水標準及原物料控管外,更應加強定期更新有毒有害物質清單,公開有毒有害物質排放資訊,督促廠商在製程中所使用的化學品資訊透明化,研發清潔生產綠色技術,落實毒化物零排放的承諾,真正要在製程中減少或停止使用有害的化學物質,善盡企業環境責任。才能從源頭管制限制NPE和NP環境荷爾蒙在工業上用量及目的用途,或者訂定產品限量標準,減少人們在食衣住行中的暴露接觸,提供消費者知的權利,讓國人也能自我覺醒,以有效降低環境荷爾蒙污染風險,為國人健康提供多重保障,這都是政府應善盡的責任與政治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