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聯會稅制稅務委員會副主委蔡文精
【WPN記者 郭靖娟】根據政府統計資料,最富和最窮的5%之貧富差距屢創新高,馬政府執政後更從60.4倍擴大到85.2倍,2011年還高達96.8倍,台灣貧富懸殊將近百倍。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聯會稅制稅務委員會副主委蔡文精表示,政府對稅收結構應該要制定中長期計畫,以政策調整貧富懸殊的比例,譬如提高受薪階級的免稅額,對低薪者少課一些稅。以香港現況為例,香港的單身漢免稅額是48萬,台灣的免稅額是7.9萬;香港3口之家免稅額是130萬,台灣則只有32萬。相較之下,香港人生活品質比台灣優渥許多,卻還覺得生活壓力很大、很痛苦。
當巢運團體、專家學者一再呼籲稅改救台灣之際,現任財政部長張盛和才在7月推出房地實價課稅,但蔡文精認為,到了2016年,房地產交易量縮價跌,政府也課不到什麼稅了。近年先進各國都努力增加資本利得稅,但台灣卻明顯的反其道而行,房地產獲利的部分並沒有課徵到,等於政府的很多稅收不是真的來自財富夠多、有能力支應的人,而是由廣大的受薪階級來負擔全國財政稅收的70%。
政府若想改變稅收的比重,蔡文精強調應該要調高營業稅,課徵營業稅最容易也最直接。他指出,台灣的營業稅是全亞洲最低的,日本調高營業稅,並未引發通貨膨脹,而且日本國內還是支持的,政府遲遲不作為到底在怕什麼?
「補稅」不是提款機
前財政部長李述德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人民繳稅心甘情願、政府課稅心安理得!」但蔡文精發現,政府現在都將不足的稅收以補徵的方式來補足,濫用稅務人員當「補稅機」。稽徵機關以電腦隨機選人,被選到的就一定要補稅,引發許多企業、民間的不滿。他很納悶,政府為何不制訂一個合理的稅制,讓人民乖乖的繳稅呢?
蔡文精表示,其實有很多稅務員知道有些課稅是不合理的,但目前打混戰的稅務體制他們也莫可奈何!對「逃漏稅」的認定,納稅義務人往往與國稅局不一樣,最主要的原因來自稅務員對稅收不足的壓力,就會昧著良心,摒除法律明文規定,不斷的擴張解釋,對納稅義務人祭出重罰,無止盡的追稅以滿足自己的課稅績效。他呼籲稅務員千萬不要將「補稅」的成績,變成是人民痛苦的來源。
補稅靠運氣?危害稅制
在沒有明確的課徵依據時,補稅就只憑稅務員的自由心證了,一切都是稅務員說的算,重罰、補稅讓人民很痛苦。遇到不同的稅務員會有不同的認定標準,蔡文精憂心,這樣的課稅機制,豈不危害整個稅法體制?為何補稅案件這麼多?到底是人民喜歡逃漏稅?還是租稅宣導不夠?以蔡文精執業多年觀察的結果,就是很多稅務員都是用奧步來補稅,財政部也放任他們這麼做。「這根本不符合良知!」蔡文精一再呼籲,課稅一定要謹守法令規範,千萬不可為了績效遊走在法律的邊緣。
訴願委員會球員兼裁判 稅務法庭法官專業不足
當徵納雙方有爭執時,百姓只能尋求行政救濟,但訴願委員會的組成合理嗎?稅務法庭值得信賴嗎?蔡文精坦言,訴願委員會往往球員兼裁判,官官相護,總是偏袒國稅局。蔡文精發現這幾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天天都熱鬧得像菜市場,其癥結點就在租稅課徵的不公平,以致稅務訴訟案件越來越多。人民寄望於法院的公平裁決,但遺憾的是,稅務法庭的法官欠缺會計素養,更無商業交易經驗,加上案件堆疊,為了搶時效,往往草率問案,根本不了解案情,乾脆相信國稅局是「對的」,這樣的判決品質如何有公信力?人民怎能不失望?
蔡文精表示,「國稅局現在很多課稅不是依據法令或解釋令,很多都是稅務員他個人的自我幻想或者是自我感覺。在行政訴訟的過程中,國稅局的稅務人員代表也常常會抹黑當事人的一些心證」,所以他呼籲財政部官員,做事情要將心比心,別為了要打勝仗就昧著良心去影響法官的心證。
根據蔡文精的觀察,最近幾年稅務人員的查稅方式、手段、看法都越來越不合理、不理性,造成納稅義務人怒氣沖沖。他指出,古早年代,因為稅務而產生的革命,其實不少,如美國獨立革命是因為茶葉稅的問題;中世紀羅馬天主教也是因為贖罪劵,所以才會有基督新教的產生。「錯誤的決策是比貪汙還更可怕!」蔡文精呼籲,稅制改革不能像貼狗皮膏藥,東貼一塊、西貼一塊,主政者拿出GUTS,趕快承認錯誤,追求真正的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