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9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1屆會議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8日大會主席雅采克•普爾赫拉(Jacek Purchla)宣布鼓浪嶼符合世界遺產第2條及第4條標準,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上7日入選世界自然遺產的青海可可西裏,中國大陸共有52項世界遺產,與義大利雙雙成為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數目最多的兩個國家。
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代表中國政府在發言中指出,鼓浪嶼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深厚而堅韌的文化根基及對世界不同文化、價值觀的包容、吸納和發展。
而新華社引述世界遺產大會審議文件報導,鼓浪嶼見證清朝晚期中國在全球化早期浪潮衝擊下步入近代化的曲折歷程,為全球化早期階段多元文化交流、碰撞及互鑒的典範,由閩南本土居民、外來多國僑民及華僑群體共同營建,具有突出文化多樣性與近代生活品質的國際社區。
另外,環球網報導,鴉片戰爭後,鼓浪嶼在傳統聚居地基礎上,漸漸形成多元文化交融發展的歷史國際社區。目前留存931座展現不同時期、風格多樣的歷史建築以及園林、自然有機的歷史道路網絡和內涵豐富的自然景觀,呈現現代人居住理念與當地傳統文化融合。
鼓浪嶼隸屬福建廈門市,位在福建九龍江入海口,與廈門島隔著鷺江海峽相望,是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的小島,有「海上花園」、「鋼琴之島」及「萬國建築博覽會」等美譽,並有相關名曲《鼓浪嶼之波》流傳,該島受西方文化極強影響,可說是東西方文化匯聚所在。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範圍則包括鼓浪嶼全島以及其近岸水域,總面積316.2公頃。鼓浪嶼緩衝區涵蓋臨近的大嶼及猴嶼兩座海島,並延伸到廈門島海岸線,總面積886公頃。【記者 謝采耕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