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祖國無商人?

文/商仁/經理(新竹市)

「商人無祖國」聽來很有一番感慨。「商人無祖國」是言商人重利輕義,唯利是圖。在21世紀的今日,與其說商人無祖國,另個角度是商人無國界,企業經營既然強調競爭力,自然也會落腳在有競爭力的領土上,強上加強、利上加利、互謀其利。
 
吸引郭董前往美國投資的主因:外因有美國政府強烈的企圖心和優惠稅制的配合,內因有台灣整體客觀環境的「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加上政府、環評的無效率。有此可知,企業選擇投資地點時,評估的就是該國政府的競爭力。

台灣政府的低效率、無效能除了讓郭董台大癌症醫療中心延宕十年才完工,媒體報導中,也看到稅務相關的訴訟案件,不但法院過於偏袒稅務機關,人民勝訴率極低,而且動輒一拖數十年還未解決。任哪一家民間企業都望而卻步,無論是濟世助人的醫院或是攸關人民生命財產的稅務案件,從各方面都顯示台灣政府的行政效率不足,影響企業投資意願。筆者因工作之故,常有機會了解外商公司選擇投資地點的評估因素。就如此次鴻海的赴美投資,他國的稅制優於台灣,投資後遭遇問題時政府處理問題的態度、手段優於台灣;賺了錢後,更沒有虎視眈眈橫徵暴斂的稅務機關為達稅收目標違法課稅⋯這一連串的政府立法、施政問題,讓投資機會不斷地流向海外。
 
政府在感嘆商人無祖國時,是否也該想想自己做了些什麼讓祖國無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