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在10月1日正式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於1969年創立,旨在為成員國在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通過基金組織換取外匯以解燃眉之急。同時,SDR也被視為一種國際儲備,作為一種虛擬貨幣,SDR在使用前必須將其轉成其他貨幣才可使用。此次將人民幣納入SDR,象徵著中國經濟得到全球金融體系的肯定。
SDR最初由16種貨幣組成,在1981年縮減至5種。18年之後,歐元在1999年加入,取代德國馬克及法國法郎。2015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執行董事會同意改變SDR的貨幣構成,稱在經過一段過渡期後,人民幣便會加入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成為第五種SDR的貨幣。
國際貨幣基金董事會在將人民幣正式納入SDR的同時,也對這五種貨幣在籃中各占的比例進行了分配。美元與歐元分別占41.73%及30.93%,而人民幣占比10.92%,比重位居第三。日元與英鎊則分別占8.33%與8.09%。
基金財務部主任特維迪(Andrew Tweedie)向媒體解釋加入SDR的兩項標準。首先出口標準是任何貨幣加入SDR的必備條件,要求申請加入的貨幣必須是世界重要出口方發行的。同時,發行該貨幣的國家或聯盟需要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核心及領導作用。特維迪提及的第二項標準是加入籃子的貨幣必須被基金組織認定為“可自由使用”,在國際交易及外匯市場上需有一定的普遍性及流通性。
特維迪表示,人民幣被認定為可自由使用貨幣,將改變中國相對於國際貨幣基金的權利和義務,同時也會對國際貨幣基金的資金操作有重要影響。今後當中國被選擇參加交易時,借款成員國將收到人民幣,並需以人民幣償還。
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rgarde)表示,貨幣基金執行董事會將人民幣納入SDR的決定是中國經濟融入到國際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國際貨幣基金表示,對於國際貨幣體系而言,人民幣加入SDR在鞏固及強化中國經濟的同時也有助於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在另一個層面上,SDR結構的這一次變動對於中國而言也是一個里程碑。中國在全球貿易的地位得到了肯定、同時也是對中國在整合、放開自身金融市場方面取得成就的一種肯定。【新聞來源聯合國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