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海域水溫居高不下  珊瑚白化17年來最嚴重

近年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世界各地的珊瑚出現白化現象。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今日表示,墾丁海水溫度已持續攝氏30度以上近1個月,部分區域的珊瑚出現大量白化,是自1998年聖嬰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墾管處課員陳榮祥表示,這是17年來最嚴重的情況,往年夏天水溫最高約29度,只有部分珊瑚表面產生白化,超過1星期,就會死亡。若其間內低溫的海底深泉湧上來,就可改善白化現象,但今年卻一直維持31至32度高溫,至今已1個月。造成許多區域的珊瑚礁出現白化,從貓鼻頭北側延伸到核三廠進水口,白化面積平均達30%至40%。

發生白化現象主要是對熱較敏感之珊瑚種類,如:裂孔珊瑚、表孔珊瑚、軸孔珊瑚等,珊瑚白化發生區域多為南灣西岸。若有颱風就能降低水溫,改善白化現象。

資深潛水人蔡永春表示,距水面5公尺深的海域,珊瑚白化程度嚴重,約6成;距水面5至10公尺則約有2成珊瑚白化。今年比聖嬰年的白化現象,更全面及嚴重,連耐高溫的棘珊瑚和微孔珊瑚都產生白化現象。

環境資訊中心(TEIA)報導指出,依美國海洋與大氣總署(NOAA)的「珊瑚白化監測與海水升溫模式」預測,台灣的太平島、東沙環礁與墾丁海域的珊瑚礁已開始進入珊瑚大白化的高峰期。學者預測,如果西太平洋與南中國海海溫的熱累積效應持續,台灣區域的珊瑚白化將往北推進至蘭嶼、綠島、澎湖,甚至最後將在9月初衝擊北部與東北角的珊瑚。【記者 李佳穎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