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談養生】中秋節談秋季養生-四季之氣與人體共振奧妙

中秋節家人團圓,一同賞月,吃月餅、柚子,圓圓的月餅和柚子,象徵「圓滿、團圓」。「柚子」的發音與「遊子」類似,有保佑外出遊子的意思。滿月時,海水隨著漲潮,人的感情也特別豐富,人在異鄉孤獨低潮時,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故鄉的親人。唐朝大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正是遊子思鄉的代表性詩句。

四季之氣與人體內臟存在共振奧妙

一年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秋天屬於收穫的季節。一年四季不同的氣,與人體內臟之氣有共振作用。春之氣與肝氣相通,夏之氣通於心,秋之氣通於肺,冬之氣通於腎。今年「秋分」為9月23日,這一天幾乎白天與黑夜等長,意味氣候進入由熱轉涼的階段。秋季的氣對於肺功能有較明顯的影響。

依動物的演進,水中動物係以皮膚和腮進行氣體交換,兩棲類進而逐漸發展出肺,可以使用肺和皮膚進行呼吸,陸生動物則完全脫離水中環境依賴肺部呼吸,但皮膚仍存在有呼吸代謝的功能。

肺是人的呼吸系統,中醫學以「肺主皮毛」的概念強調,皮膚是人體外在的屏障,肺通過其呼吸作用,將氣散布全身,以維持身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肺氣充足的人,皮膚滋潤,精神飽滿有氣魄,抗病力較強;肺氣虛的人,則皮膚黯淡、毛髮憔悴枯燥、精神萎靡,一副落魄的樣子,抗病力較弱,因而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及皮膚病。

人感冒時,病毒邪氣可經由兩個途徑進入人體:1、邪氣從皮膚進入時,人先感覺畏寒,接著才會發燒,症狀通常進展較緩慢;2、邪氣從鼻腔直接進入呼吸道,很快就會引發咽喉不舒服、發燒、咳嗽等,症狀進展較為快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前中醫科主任江裕陽醫師

補養肺氣提升免疫力  養顏美容秘訣

肺臟是呼吸器官,也是免疫系統的重要一環,免疫系統失調易導致皮膚病,故臨床上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這三種症狀常會合併出現,造成患者很大的痛苦,對於這類有過敏體質的患者,補養肺氣,促進氣血循環,以提升免疫力,是重要的保健之道。

肺與大腸互為表裡,氣血在清晨3點至5點流注到肺經運行後,5點至7點接著運行於大腸經;故肺氣虛的人,腸道的正常蠕動亦會受到影響,容易發生便祕現象。肺、皮膚和大腸都有排泄廢物的功能,皮膚若有熱毒積累,會出現異位性皮膚炎;有油脂積累就會出現粉刺;有色素沉積皮膚就會出現黑痣和老年斑。大便排泄不通暢,亦會積累毒素,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引發氣喘症狀。

人欲養顏美容,最重要的保健方法,不是使用皮膚保養品或化妝品,而是由體內做起,例如:大便要保持通暢,避免毒素累積體內,引發各種皮膚病。                                           

秋季保健  練氣養生最實在

秋季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6個節氣。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有「止息」、「停留」的意思,表示酷熱難熬的天氣已到了尾聲,暑氣開始緩慢消退,但天氣仍熱,秋季真正開始有涼意一般要等到白露之後。秋季初期天氣仍濕熱,酷熱如「秋老虎」,民眾喜食冰品,多腸胃病,宜多食薑棗,溫胃健脾;秋季後期,雨水日漸減少,溫度慢慢降低,天氣乾燥,氣虛的人容易感冒,須慎防呼吸道疾病,宜多曬太陽,接收大自然的能量。

秋天氣候乾燥,易令人口乾舌燥,梨子是當令的水果,色白性寒,清熱潤肺,可治熱咳。因梨子屬於寒涼性水果,腸胃虛弱或寒性體質的人食用過多可能會引發腹瀉或消化不良,故體質虛寒的人,梨子宜蒸煮後再食用。冰糖性涼潤,常與梨子蒸煮,食用可潤肺通便,治療虛性咳嗽。對於咽喉有黏痰者,亦可加川貝粉以加強潤肺、化痰的療效。其他如百合、白木耳、白蘿蔔,色白潤肺,亦是常見的秋季養生食材。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可以選擇各種適合自己的運動,特別需要注意:當運動不易出汗或流汗太過,都是氣虛的現象。所謂「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練氣功運用腹式呼吸,不僅可增加肺活量,提升血中含氧量,亦可穩定情緒,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故秋季保健,練氣養生最實在。

行醫超過四十年,深刻體會到醫師不只要照顧病患,顧好自己的健康也很重要,才更有心力幫助病患。三十多年來,養成早晚修練太極門氣功,強調呼吸、動作、意念一致,運用腹式深呼吸,增加肺活量及血中含氧量,仔細回溯歷史,這還是古代皇家的養生智慧。

【文:江裕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前中醫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