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9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冠,中央健保署自去年起陸續擴大乳癌藥物納入健保,署長石崇良今(19)日表示,乳癌免疫療法給付也可望在今年6月前上路,後續計畫推行乳癌論質計酬方案,以確保治療精準度及品質,讓政府經費用在刀口上。
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新診斷乳癌人數超過1.7萬人,民國112年有2972人因乳癌死亡,相當於每天有8人死於乳癌。為減輕乳癌病友負擔,今年2月治療轉移性乳癌的創新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已納保,新一代ADC藥物的2種適應症納入給付,用於HER2(第2型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過度表現轉移性乳癌第2線治療,及雌激素(ER)、黃體素(PR)陰性且具HER2弱陽性表現無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的第2線治,預估每年嘉惠1172名乳癌病友。
石崇良出席轉移性HER2乳癌新藥納健保給付記者會時表示,乳癌療法複雜,不同型別需精準診斷提供相對應藥物,健保去年起擴增給付6項乳癌治療,挹注新台幣17億元,近7000病友受惠,雖然新一代ADC很好,但始終欠一味,就是免疫療法(IO)。
石崇良指出,乳癌免疫療法納入健保給付正在最後議價階段,力拚談到好價格,最快今年上半年納入給付;適用對象朝藥證核准全部適應症努力,含乳癌、肺癌與大腸直腸癌。今年起乳癌治療健保給付將全數跟上國際指引,下一步著眼提升治療品質,推動乳癌論質計酬方案。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也表示,IO是乳癌治療最後一塊拼圖,盼儘速給付,降低台灣乳癌死亡率。【記者王釋真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