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示警若未積極減碳失業恐達2.8萬人

勞動部22日表示,政府宣示2050希望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因此,環境部依《氣候變遷因應法》訂定國家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但,勞動部提出,若僅考量碳費徵收與再生能源發展等政策對勞動市場衝擊,在未積極減碳情境之下,可預見2045年失業人數恐達2.8萬人,尤其產業衝擊最重將是燃氣供應業、砂石、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等。

勞動部勞動市場研究組長林詩騰表示,去年本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就淨零轉型下勞動力因應策略議題,蒐集並分析資料,藉此研究台灣可能會遭遇的衝擊,其相關報告已於網路公告。而去年研究假設將碳費以新台幣300元起徵,淨零政策在大多數的產業就業僅有些微的影響,其影響幅度在正負5%內,但對於耗能產業的就業影響較有顯著負面影響,且影響程度將隨著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的趨近會持續擴大,影響可能會達到10%,甚至30%以上,例如燃氣供應業、砂石、石油及其他礦業、煤製品製造業等。根據報告中指出,隨著減量目標漸趨嚴格、碳價持續的攀升,以及再生能源發展仍面臨極限下,所造成失業人數也會持續成長,依模型推測最高會在2045年達到失業人數2.8萬人,而主要影響是基層技術人員、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等其所受衝擊較大。

林詩騰強調,此研究未能全面考量其他重要的減碳措施,僅針對碳費徵收和再生能源發展等政策;同時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目前市場上已出現對碳盤查、管理、永續管理及工程相關背景的人力需求,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再加上為了因應淨零政策,廠商也著手更換設備,對高溫、高污染的工作環境有望改善。

林詩騰表示,有超過7成企業,對政府在2050年淨零排放政策已有所了解,只是企業間在準備的情況有所差異,企業規模較大的對淨零政策認知會較高,特別是在百人以上或年營業額超過5億元的公司,已有9成以上企業都了解相關政策。而企業所要面臨主要挑戰,有51.45%企業指出是缺乏技術專長,更有52.7%認為資金不足。但在人力資本方面89%的企業會保持不變,只有10%企業表示人力有所增加;企業一般認為須提升員工的專業能力,尤其是節能和碳盤查方面的專業能力。據他所知,大部分企業將透過內部教育訓練,也鼓勵員工進修學習,以促進企業轉型。【記者  王釋真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