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國際公民人權委員會(CCHR)發起的「精神病學:死亡工業」巡迴展覽,源自洛杉磯總部的死亡工業博物館,已在全球多個城市展出,包括紐約、巴黎、倫敦和東京。此次展覽由社團法人中華公民人權協會承辦,繼高雄和台中後,於8月8日至11日在台北西門紅樓二樓劇場展出。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表示,此次展覽不僅是一次教育機會,更是一個反思和討論的平台,期望能引起社會對精神病學和人權議題的重視。展覽旨在揭示精神病學的歷史和現狀,並探討其對人權的影響。展覽內容包括多媒體展示、歷史文獻和專題影片,讓觀眾深入了解精神病學的發展過程及其背後的真相。
8月8日下午舉辦開幕茶會,現場邀請到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志嘉、全國被害人權協會副理事長劉承武檢察官(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東吳大學法律系專任教授陳清秀、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詹昭能、台北市東湖扶輪社社長趙國鈞董事長、台北市雙子星獅子會會長莊哲綸、美麗人生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陳宜姍藥師、長春居家護理所營運長 廖子瑩等人參與座談。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理事長莊凱仲表示,非常榮幸能夠來到台北西門紅樓舉辦這次的國際巡迴展。創會目的是關心在身心醫療領域中可能遭受非人道或非志願就醫情況的人們。他曾經收到許多受害通報,有些人僅因喝醉酒或與朋友口角就被通報為精神疾病,進而被限制人身自由。這些情況可能侵害基本人權。希望通過這個展覽,讓更多人了解相關資訊,保護自己和所愛的人。
莊理事長還提到:邀請到的專家,如陳清秀教授,指出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2023年發佈的人權福利法和健康指南,對照台灣的精神衛生法,雖然有改善,但仍有許多改進空間。例如,精神病患者應該有通訊自由,避免被利用精神衛生法作為爭權奪利的工具。希望社會和政府各界能關注這些問題。
陳清秀教授表示,精神疾病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壓力過大、驚嚇等。這些情況有時可以通過中醫治療、心理諮商、宗教療法等方式改善。傳統的中醫藥,如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提供了許多有效的處方。大家應該注重傳統文化和醫療方法,輔助精神疾病的治療,而不僅僅依賴西藥。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詹昭能指出,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在精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非常重要。精神疾病不僅僅是生理問題,還涉及心理和社會環境因素。應該在診斷和治療中兼顧這三個方面,並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教育在預防精神疾病中扮演關鍵角色,應該在人格養成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多下功夫。
劉承武檢察官表示:台灣在威權與人權的分界點上仍有很大成長空間。國外以人權為核心,而台灣仍帶有一些威權色彩,強調權力和財富而非人本。他認為應該以人文素養和人道關懷為基礎,尊重每個人的人格尊嚴,並確保憲法第8條到第24條的尊重。精神疾病有時只是症狀而非疾病,可以通過自然療法如食療、指壓、氣功等方式治療,而不僅僅依賴藥物。」
陳怡珊藥師分享她與協會結緣是因為一位老客人的孩子在服用過動藥物後出現自殺意念。這讓她開始關注藥物的副作用,並發現許多家長並不知道孩子在服用這些藥物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希望通過這個展覽,讓更多人了解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並在服用藥物前了解相關資訊,保護自己和家人。她也提到,應該尊重孩子的差異化,從教育的角度幫助他們,而不是輕易給他們貼上疾病的標籤並讓他們服藥。希望政府和社會各界能更加關注這個議題,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選擇,讓孩子們能夠健康成長。
台北市中正區網溪里里長夏萬浪表示,里內有一些精神狀況不佳的居民,其中一位女士長期居住在公園,精神狀況不穩定,社會局曾提供經費讓她掃公園以維持生計,但經費中斷後,她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他認為社會局應該調查並召開座談會,研究如何妥善處理,防範於未然。
【記者 劉申銘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