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宗教或信仰自由與太極門案

By Massimo Introvigne

馬西莫·英特羅維吉

 

  • 作者介紹

馬西莫·英特羅維吉(Massimo Introvigne),1955年6月14日生於羅馬,義大利社會學家。他創立了新興宗教研究中心(CESNUR)並擔任主任,該研究中心為研究新興宗教團體的學者提供了一個國際網絡平台。英特羅維吉教授在社會宗教學領域著有大約70本書及100多篇論文,也是《義大利宗教百科全書》的主要作者。與此同時,他是《跨學科宗教研究期刊》編輯委員會成員之一,也是加州大學出版社《新宗教》雜誌的董事會成員。2011年1月5日至12月31日,他曾任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打擊種族主義、仇外心理以及歧視(尤其關注對基督教等宗教團體成員的歧視)的代表」。2012年,他出任宗教自由觀察站主席,該組織是義大利外交部為了監督全世界宗教自由問題而創立的。


2024台灣司法節紀念的是1943年1月11日這個命運攸關的日子,當時中華民國(R.O.C.)與美國和英國簽訂了一項新條約,使得中華民國的司法體系完全獨立於任何外國司法管轄之外。這是一個台灣人自豪地反思法治的日子。

有趣的是,「法治」的概念最初是與宗教自由相關連的。這個詞首次在1644年被蘇格蘭長老教會牧師塞繆爾·魯瑟福(Samuel Rutherford)使用。蘇格蘭有一個信奉加爾文主義神學的長老會,這與英格蘭教會的聖公教教義和組織有很大不同。

為了更好地控制英國的宗教,查理一世試圖合併英格蘭教會和被稱為Kirk的蘇格蘭教會。實際上,這種合併意味著蘇格蘭教會將被迫接受與其傳統格格不入的英國聖公會的思想和做法。國王的計劃在蘇格蘭引起廣泛反對, 1638 年蘇格蘭簽署了一份「國家盟約」,以捍衛蘇格蘭教會定義自身神學和組織的自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對抗從意識形態升級為軍事衝突,拉開了英國內戰的序幕。

作為國家盟約的傑出倡導者,魯瑟福創造了「法治」這一詞語,對抗查理一世的座右銘「rex lex」,意味著「國王就是法律」。魯瑟福希望用「lex rex」來取代,意思是法律才是國家真正的國王,即使是查理一世也應該尊重法律的統治。

儘管「法治」是一個令人讚賞的理念,但正如自由和民主等許多其他偉大的人類思想一樣,它誕生於模棱兩可的陰霾之下。儘管魯瑟福為自己的蘇格蘭教會提倡宗教自由,但他不準備將這種自由賦予他人,尤其是羅馬天主教徒。他甚至寫了一本名為「反對偽裝的良心自由的自由辯論」(1649年)的書,該書因辯護迫害天主教徒和迫害其他被魯瑟福視為異端的人而聲名狼藉。

自這個理念誕生以來,法治理論和實踐之間一直存在著緊張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例如羅馬天主教徒,被排除在法治的範疇之外。而如何實施法治取決於地方當局和官僚的運作方式。

今天,我們感謝魯瑟福提出了美麗的「法治」這個理念,但我們不同意他認為異端者不應受其裨益的觀點。我們理解一個人的異端在另一個人看來可能是真理,並同意宗教之間的爭端不應由國家來裁決。法治應該保護每個人,否則保護不了任何人。

我們也知道,1943年在台灣建立獨立的司法體系並不真正保證在這裡法治會受到尊重。在白色恐怖和戒嚴時期,那些與政府意見不同的人受到了迫害。即使在 1987 年解除戒嚴之後,法治並沒有立即得到完全保障,宗教或信仰自由也沒有,1996 年在當時的總統選舉中,鎮壓不支持執政黨的宗教和心靈修行團體就證實了這點,被鎮壓的團體包括太極門。更重要的是,即使在1996年後,對心靈少數團體的課稅和其他形式的騷擾仍在繼續,太極門案至今仍未解決就證明了這點。

當我們在台灣司法節反思法治時,我們記得,自17世紀創造這個詞語以來,它就與宗教或信仰自由相關連,儘管當時這個觀念尚未完全發展。今天,我們應該重申並確認,如果不尊重宗教和心靈少數團體,就沒有法治。

雖然在過去幾年台灣沒有出現新的侵犯宗教或信仰自由的嚴重案件,這確實值得讚賞,但這並不足以斷定法治和宗教自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轉型正義要求舊案也應該被糾正。 為太極門伸張正義,為時不晚,也絕不會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