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行星「K2-18b」或擁液態海洋 疑有生命跡象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在一顆系外行星「K2-18b」附近調查,發現了包含甲烷與二氧化碳在內的含碳分子存在,引發了人們對「K2-18b」行星特徵的揣測。研究「K2-18b」行星的觀測數據中顯示,它有可能是一顆「氫氣海洋」系外行星,富含著氫大氣層,以及被液態海洋覆蓋的表面。

據了解,天文科學家於2019年宣布「K2-18b」行星大氣中,發現水汽的跡象後,各界即廣泛研究「K2-18b」行星。「K2-18b」行星距離地球120光年,大小介於地球和海王星間,質量是地球的8.6倍。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表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大量存在,以及氨的缺乏,支持了在「K2-18b」行星的富含氫大氣層下,可能存在一個液態海洋的假設,也就是說「K2-18b」行星屬於「氫氣海洋」行星。韋伯太空望遠鏡還在「K2-18b」行星大氣中,檢測到在地球僅由生物體產生的二甲硫醚(dimethyl sulfide),藉此可推論它是一顆有生命存在跡象的行星。

天文科學家認為,這種「氫氣海洋」行星比地球大,卻比太陽系中的氣態巨行星小。傳統上,要在太陽系外行星上尋找生命,主要聚焦在較小的岩石行星,而更大的「氫氣海洋」行星世界,更有利於大氣觀測,有可能是找到生命證據的環境。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表示,即使「K2-18b」行星擁有液態海洋,不代表它存在著生命,因為在尋找生命時,也要將不同的宜居環境,一起納入考量之中。

天文科學家根據初步的假設,若是「K2-18b」行星上的微生物能和地球上的微生物以相同方式在液態海洋中形成,那麼這些生物特徵可能也會極其類似。據悉,這些結果僅是對「K2-18b」行星進行兩次觀測的結果,後續將繼續以「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中紅外儀器(MIRI)研究「K2-18b」行星,而且,還有更多的觀測研究正在進行中。此次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記者  鄒弘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