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世界 台灣發光!全民響應國際良心日系列活動

4月可說是「台灣之光」月!從4月1日「世界公民日-世界公民良心覺醒 正義的國際合作行動」論壇,到4月5日於聯合國訂定的「國際良心日」舉辦良心教育座談會「用愛與良心改變世界」,連日來近百位學者專家與談人士,紛紛發表建言,希望落實公民正義,建設一個和平、團結與和諧的永續發展世界,也彰顯台灣致力參與國際事務的成果,受到國際專家學者關注,提升台灣能見度。主辦單位之一、世界之愛和平總會會長洪道子博士更以促進全球融合、推動愛與和平方面所投注的努力與貢獻,獲得全球各界的肯定,並由Agorom C. Dike博士代表拜登總統頒發美國「總統終身成就獎」給洪博士所成立的世界之愛和平總會。

尤其在全球正面臨各種危機,動盪不安,如何凝聚全人類的共識,引導眾人良心覺醒,用愛與良心化解干戈,更形重要。在第四屆聯合國國際良心日當天,主辦單位特別在台北市青少年發展暨家庭教育中心舉辦良心教育座談及良心事蹟特展,分別就「教育/人權/法稅領域推動良心教育」、「應用科技領域推動良心教育」、「環境永續領域推動良心教育」及「社會文化領域推動良心教育」深入探討;一樓大廳同時舉辦良心事蹟特展,展出內容包括良心事蹟特展,內容包括ANEOC成果-蝴蝶效應、五大洲及各界響應成果、良心畫、良心美事等,分別以動態影音與靜態圖片式展出,也獲得參與民眾的熱烈迴響。

前空軍中將副司令,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張延廷認為良心教育要從教育三種人開始:政治人物、媒體從業人員、政府官員,期望不公不義的事情越少越好。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董事長趙政岷,認為良心要從媒體人的自律開始,因為不良新聞的引導與過度報導,對一個社會國家的影響很大。許多教育專家如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榮譽理事長薛春光,呼籲學校與家庭應該落實良心教育,中華關聖文化世界弘揚協會理事長黃國彰表示感謝洪道子博士帶動良心教育,大家願意護持良心是國家的福氣。

蹦新聞社長、義守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張慶仁暢談媒體的專業倫理與良知之間的關係,身為記者,應該具有:一、追求真理的良知。二、濟弱扶傾的良知。三、實踐正義的良知。四、維繫社會和諧的良知。五、回饋社會的良知。他也期許媒體人發揮良知良能,多報導社會的光明面,不僅報憂我們要報喜,不要吝於報喜,也不用濫用媒體的特權。中華天德聖教總會暨中華人間醫療協會理事長王明也提出省思: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講環境的影響,但今天很多年輕人抱著救人救世的熱忱投入醫療行業,卻可能在數年之後心態改變,救是因為環境改變了他們。他也藉著國際良心日、慎終追遠的虔誠心情,期望大家能找回良知,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金鐘領帶有限公司董事長; 美國德州阿靈頓分校校友會理事長林青龍從企業家的角度來看良心,它是一門社會學,他很驚訝我國的教改已經把四維八德拿掉了,品德教育只好回到家庭教育,身教和言教,尤其在良心教育上面。他舉自己教養小孩為例,不特別要求成績,強調禮貌愛心最重要,灑掃應對進退,孩子反而都是優等生、模範生。這是教育的價值,尤其在良心教育上面。他也透過教育創造人的希望,幫助特殊教育學生的家庭,舉辦youtuber比賽,創造一個平台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可以展現;專程為更生青少年接風的接風餐等,期許所有的良心伙伴一起來為良心教育貢獻。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長期推動兒少工作,她分享有位媽媽自己的孩子在下課途中發生車禍走了,但她把小愛變成大愛,常常到各校去看道路環境,然後告訴基金會改善意見,幫助更多孩子。「社福領域本來就是一個良心的一個工作」,未來我們也希望說這個良心日的擴散可以擴散到我們的下一代,讓青少年不再去網絡上去消遣別人或傷害別人,更多人去感受到這個的重要性之後。能夠讓我們的社會可以更好。中華倫理道德傳承總會執行長楊本安良心不一定要很高深的理論,但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表達對周遭人的愛心開始,有人就是用一個微笑,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把自己的慾望稍微保留一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政府也不能濫用公權力,人民也可以用乾淨、公平、公正的選舉,來選賢與能。

面臨氣候危機,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盧明俊特聘教授指出,良心是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關鍵,而愛則是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基礎。根據資料,如果全球人類再不採取有效行動,到2050年每年將有超過25萬人,因為環境污染跟氣候變化而死亡,並呼籲人人從自身的小事情做起,如施行減碳生活,用腳踏車取代開車等。我們可以用良心來激勵人們對社會與人權的關注,例如反對貧富差距跟歧視的現象。學校教育體系若能讓每個人都能體會到用愛與良心為基礎,了解地球能永續發展的重要性,相信定能達到聯合國訂出的目標。行政院氣候變遷辦公室副主任黃偉鳴表示,台灣在前年宣布2050達到淨零的目標。他指出淨零轉型以人為本,所以減少過度使用及浪費能源、改變運輸的交通習慣、以及提升物質的利用如資源回收等,都對淨零、或低碳的路徑有幫助。呼籲大家共同參與低碳路徑,利用行為改變來創造、為後代子孫保留更好的環境。

身為社區規劃師,張力元曾幫桃園垃圾掩埋廠做規劃,結束了一場垃圾大戰。改良廢水場設計,變身養魚場。幫業主作室內設計的規劃時,也會規勸業主把可用的東西留下,避免造成地球負擔,或是用裝潢剩餘的廢料打造狗屋。他指出資源回收是淨化環境的基礎行動,減少環境處理成本,把省下來的錢用在其他社福方面。所以,資源回收是一種財富健康福報的累積,也是我們的良心事業。為了環境,台灣大學資訊系教授高成炎分享自己退休後這幾年一直投入台灣的綠能,雖然幾乎傾家蕩產,但政府相關部門的五個單位互相矛盾,到今天仍無法解決,不過他仍堅持不懈,也支持同樣遭受政府迫害的太極門堅持到底。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孫振義以專修老房子跟古蹟的大埕建築學堂、造橋鋪路濟貧的嘉邑行善團、在做環保跟永續教育工作的臺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以及安心食品4個良心故事為例,表達良心的重要,因為一個人的初心如果不對,其實後面就什麼都不會對了!南陽義學創辦人林獻忠致力於讓老人不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社會的資產,希望打造一個老人的迪士尼樂園。談到社會良心,他表示台灣是個有情有義的地方,也是一個非常努力值得敬佩的地方,呼籲大家從心開始,從善念出發,一起推動一個邁向真善美的世界。

甫獲得美國拜登總統頒發「總統終身成就獎」給世界之愛和平總會,拜登總統在信中表示衷心感謝洪博士和世界之愛和平總會的成員,「透過分享你們的時間和熱情,你們正在幫助發現和提供解決我們面臨的挑戰的方案,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這些方案,我們生活在一個需要希望和愛的時刻,對未來的希望,看到我們前進的道路和對彼此的愛。」洪博士也在「國際良心日」致詞中表示,「如果你每天安靜一分鐘,反思自心並真心改過;如果你每天安靜一分鐘,感恩自己所擁有,並為他人和世界祈福,你將和自己與生俱有的良心合一,並即知即行於助益世人。」也鼓勵世人天天務實力行做起,必能帶動世人的良知善行。

【記者 劉申銘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