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美術院與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合辦「迴歸:廖修平藝術的符號文脈」即日起至9月21日在博愛藝廊盛大展出。
文化部長李永得指出,廖修平教授除藝術成就深受國內外肯定,作品獲得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現代美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國際知名美術館典藏。此外,廖教授更致力於發揮美術界的力量,成立臺灣美術院,持續進行創作、展覽、教學等藝術活動;同時,更不吝栽培、提攜後進,展現一代宗師風範。
國父紀念館表示,廖修平教授被臺灣美術界譽為「臺灣現代版畫之父」,同時是國際間識別度、能見度極高的藝術家。本次在國父紀念館共展出84件作品,不僅回顧廖修平教授年輕時期到成熟期的經典創作,更展出近2年精彩新作,展現出其充沛的藝術創造力。
國父紀念館指出,臺北龍山寺廟口的童年時光,是廖修平教授重要的生命經驗,他反芻土地所給予的養分,由民間,而廟宇,而學術殿堂,最終接軌國際藝術思潮。深信藝術源自於生活的廖修平教授,透過繪畫(主要有油畫、版畫與複合媒材)來重現臺灣常民文化中的廟埕意象,予以解構重組或是錯置另配,擴衍出深具個人獨特風格的藝術體系。
廖修平教授表示,因為小時候住在臺北萬華龍山寺附近,對廟宇祭儀與臺灣民俗有深刻情感,深深影響到他的創作。在法國巴黎美術學院進修時,指導教授看到他從臺灣帶去祭祀神明的紙錢,大感新奇之餘還向他索取留作紀念,讓他印象格外深刻,於是更大膽的將臺灣民俗文化中的紙錢符碼融入在作品中,也就是「符號系列」。廖修平教授分享在國外展出時,大家對他作品的好奇,包括對稱均衡的構圖,使用紅、黑、金三色,甚至以菱形來製作的版畫,這些都是來自於小時候的記憶。
「迴歸:廖修平藝術的符號文脈」即日起至9月21日止,於國立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及文化藝廊展出,歡迎各界藝文同好蒞臨參與。相關資訊請至國立國父紀念館全球資訊網網站(www.yatsen.gov.tw)查詢。【記者 謝采耕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