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選舉制度改變後首場立法會選舉,也是首度限定在「愛國愛港」者中選參與治港者,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19日投票,20日凌晨以後陸續公布投票率及當選結果,投票率只有30.2%,地區直選的投票率作為指標,此為歷屆最低。
投票程序也有改變,投票時間增加一小時,從早上八點半開始到晚上十點半結束。此外,選前有國安資格審查,選後有宣誓效忠程序。
香港立法會本屆當選的90個議席中,包括地方直選20席,功能界別30席,以及選舉委員會界別40席。香港選舉委員會公布,港立法會選舉本屆選民人數為447萬2863人,有135萬680人投票,投票率 30.2%。根據港官方資料,在歷屆議會選舉中,投票率最低的是1996年的35.8%,近三屆的投票率依次是45.2%(2008年)、53.05%(2012年)、58.28%(2016年)。
香港立法會換屆本應在去年,在反送中運動後推遲一年,而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以完善為名,大幅改變香港選舉制度。立法會變化主要有三:一是擴大議席,由原70席增至90席;二是增設選舉委員會議席,令立法會有選委會互選、功能組別間選、地區直選三種;三是擴大間接選舉議席,縮小直接選舉議席,選委會1500人互選40席、28個功能組別選出30席,原5大選區擴為10選區直接選舉出20席。
本屆只有極少數民主派人士投入選戰,這使得投票率創下歷屆最低只有30.2%,約比上屆少了28%,目前90個席次幾乎由親中派拿下89:1大獲全勝。港立法會本屆選舉投票率低是意料中事,因為泛民各黨派杯葛參選,而支持者也因此罷投。
當選立法會議員的90個議席中,在地方直選的20席,傳統親北京的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是大贏家,當選9席。工會聯合會也當選2席。新民黨2席、專業動力1席、實政圓桌1席、西九新動力1席,以及無黨派1席。至於溫和民主派參選人全部落敗,香港新思維政黨主席狄志遠是唯一可以算是「非建制派」的當選人。
本屆新增的選委會界別應當選40人,全部是傳統親北京人士。根據專家分析,在歷屆地方直選中,泛民的得票率一般高於建制派,親政府建制派候選人因泛民主派杯葛參選,在選舉中全部勝出,如果扣除這次泛民支持者拒投票,30.2%的投票率也許就是建制派支持者的票數,相信符合有關方面的預期,香港立法會進入「愛國者治港」時代。【記者 成曉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