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轉會今(8)日公布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規劃以「反省威權歷史公園」為主軸,改造園區成為歷史教育素材,並提出移除大廳總統蔣介石銅像、堂體功能及外觀應予改造等處置措施,期盼兼顧轉型正義與銘記歷史刻痕,將公共空間還給民眾。
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說明,依據日前在委員會議確認之「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方案」規劃構想,轉型方案有1個構想主軸、2大轉型方向與3大處置措施,即以「反省威權歷史公園」為主軸,將園區變為歷史教育素材,除了改造威權空間,也要重構紀念敘事,而針對園區內主要威權象徵3大處置措施部分,建議大廳蔣介石銅像應予移除、堂體功能及外觀應予改造,以及園區整體崇拜軸線應予破除。
葉虹靈指出,根據規劃,園區內帶有威權象徵的空間,包括牌樓、廣場、大道、角亭、堂體、銅像大廳,階梯、丹陛等都將進行調整;而園區內帶有崇拜、仰望視角的路徑,也會討論如何改善。至於堂體改造後的用途規劃,將參採各界多元意見,包括成為親子活動空間、國會大廈、台北博物館群等。
葉虹靈表示,經蒐集受難者團體與專家等多元意見後,此方案最能兼顧轉型正義與銘記歷史刻痕,也會將公共空間還給民眾,未來會有公園之實,不會徒有公園之名。此方案確定移除銅像,不拆堂體,堂體可保留用作歷史反省之用,且堂體、牌樓、階梯等硬體被指定為古蹟,因此未來改造過程也須符合文資處理規範。
至於時程規劃上,葉虹靈指出,今年下半年將研擬相關法案配套,例如檢討「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使其符合未來「反省威權之歷史公園」的功能需求,也會委託專業團隊就此轉型方案,研提多組規劃設計概念圖,同時持續透過多元管道促進社會對話。促轉會明年上半年將提出轉型方案細節,並預計在3、4月以展覽等形式公開向社會說明,5月則將依促轉條例規定,將完整方案連同任務總結報告提交行政院。【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