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外銷訂單連16個月正成長

經濟部截至六月底統計外銷訂單,6月金額537.3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並寫下連16個月紅盤;此外,第2季及上半年金額分別為1,609.6億美元與3,099.2億美元,也同創歷年同期新高,且上半年訂單金額為史上首度突破3,000億美元的上半年,年增39.2%,亦創下37年來史上同期最大增幅。

統計處長黃于玲也表示,預測7月外銷訂單為527億美元至542億美元間,年增15.7%至18.9%,可望連17紅。隨著全球在後疫情時代逐漸來臨,各類產品需求穩健回升,上半年主要是傳產業需求增加,而下半年則是各類電子產品備貨旺季,放眼未來。

黃于玲表示,全球經貿情勢仍存在變數主要是在於新冠肺炎的變種病毒擴散,及美中貿易戰等不確定性因素;但隨著各國疫苗施打率普遍提升,各個國家擴大自身基礎建設,此舉將會加速全球經濟復甦腳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去年2月開始基期較低,但隨基期逐步增高,經濟復甦是否會因「低基期」效應消失後而影響未來表現?黃于玲說:目前到第三季為止都還不用擔心,但預估第四季開始會看到影響。

從各國訂單金額分析,美國為164.8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24%,為連續17個月正成長,其中又以電子產品增加14.6億美元、年增37.6%為最、基本金屬增加4.4億美元、年增98.3%第二。中國大陸及香港訂單144.3億美元、也是歷年同月新高,年增36.7%,亦同為17個月正成長,尤其以電子產品增加20.2億美元、年增43.2%為最。此外,東協訂單金額54.5億美元,也下歷年單月新高,年增44.8%,為連續13個月正成長;而主要訂單為資訊通信產品,其中尤以顯示卡貢獻20%最重,電子產品部分,以晶圓代工、被動元件、記憶體封測等半導體產品相關為次多;此外,美中貿易戰後,台灣科技廠商把供應鏈生產基地轉移至東協國家,也成就這次創歷史單月新高的表現。【記者 許經國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