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1日公佈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在澳洲的投資金額驟減近6成,為6年以來新低。
對此,中國外交部回應指出,去年中國對澳洲投資出現斷崖式下降,原因值得澳方反思。有澳洲學者認為,結果反映澳洲對中國的資金有所戒心,並加強審查外國投資者。
澳洲國立大學東亞經濟研究局年度研究報告指出, 2020年中國在澳洲投資金額僅僅10億澳幣,包括房地產、礦業及製造業等3個行業。投資額較2019年的26億元澳幣大跌6成,為2016年以來,連續4年出現萎縮。
澳洲國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岩士唐(Shiro Armstrong)指出,中國在澳洲投資金額驟減,主要是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同時也反映澳洲政府對外國投資,尤其對來中國投資更加強審查。去年6月澳洲宣佈修改外國投資法,賦予政府在構成國家安全風險情況下,否決外商投資或強迫其退出投資的權力。同年8月,澳洲政府拒絕批准中資企業蒙牛乳業,向日本麒麟集團收購澳洲乳品與飲品公司Lion-Dairy & Drinks全部股權,該筆交易約價值6億澳幣。
岩士唐指出,澳洲以國家安全風險為由,對外國投資訂定新的審查規則,因發明顯的冷卻效應,同時動搖外國投資者的信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表示,數字反映中澳關係存在問題,中國去年對外直接投資增長3.3%的背景之下,對澳洲直接投資卻大跌,其中原因值得澳方認真反思。並指出,近年來澳洲多次濫用「國家安全」理由否決中國企業赴澳投資項目,動輒對兩國各領域的交流合作無端設限,這已嚴重影響中國企業赴澳投資的信心,形容為將經貿問題政治化,與澳洲一貫標榜的市場規則與自由競爭原則相悖,呼籲澳洲政府採取措施,為外國投資者提供公平、開放以及非歧視的投資環境。
近年中澳就連串議題針鋒相對,包括保障國家安全、打壓新疆維吾爾族與其他異見人士,以及中國政府對武漢肺炎疫情處理欠缺透明,皆令兩國關係惡化,引發中國對一系列澳洲出口產品也同樣實施貿易懲罰,澳洲政府也對中國利用自身經濟實力轉化為政治和軍事勢力充滿了戒心。【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