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難民署今天表示,截至8月7日,超過50萬來自緬甸的羅興亞難民已經通過孟加拉和難民署的聯合登記工作獲得了身分證件。
對許多難民來說,這是他們首次獲得身分證件。孟加拉政府和難民署共同向所有經核實的12歲以上難民發放了具有生物識別功能的防欺詐身分證。
這一全面登記工作在收容羅興亞難民最多的考克斯巴紮爾營地所有難民營展開,希望確保孟加拉羅興亞難民的資料的確鑿性,同時讓國家當局和人道夥伴更好地瞭解這一群體及其需求。
難民署上週在考克斯巴紮爾的一個難民營推出首次“全球分發工具”(Global Distribution Tool )。該工具通過驗證指紋或虹膜掃描,可以加快分發速度、防止欺詐,並可以由合作夥伴使用,以確保不會重複,以及沒有人被忽略。
新的身分登記卡顯示,緬甸是羅興亞難民的原籍國,一旦難民決定他們認為適宜回返的時間後,身分登記卡將成為確立和保護他們返回家園的權利的關鍵證明。
難民署表示,登記活動從去年6月開始。平均每天有約5000名難民在難民營的7個不同的地點獲得登記。難民署聘用了550多名當地員工,以便在今年第四季完成這一登記工作。
難民署的生物識別身分管理系統(BIMS)可以獲取生物識別資料,包括指紋和虹膜掃描,確保獲取每個難民獨特的身分等重要資訊。
羅興亞人在緬甸長期遭受歧視和迫害。早在該國1982年頒布的《公民法》中,羅興亞人便被剝奪了獲得公民權的資格。數十年來,不斷有羅興亞人逃往孟加拉和其他國家。 2012年,若開邦羅興亞人與當地若開族之間發生了一起刑事案件,繼而引發了大規模的族裔暴力,導致近百名羅興亞人被殺害,近10萬羅興亞人流離失所。自那時以來,羅興亞人的處境每況愈下。
2017年若開邦羅興亞救世軍(Arakan Rohingya Salvation Army)在若開邦北部針對緬甸軍方安全部隊發動襲擊,引發政府軍8月開始進行大規模“清剿行動”。目前,約有90萬羅興亞難民生活在孟加拉考克斯巴紮爾擁擠的難民營中,其中有74萬多人在2017年8月的“清剿行動”後從緬甸逃離至此。【新聞來源聯合國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