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9

「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年會18日針對秋刀魚資源管理的問題進行討論,由於這次會議並未就各國分配額度達成協議,包括日本、中國、南韓和台灣等8個成員國,初步同意設定每年合計55萬噸的捕撈上限。
NPFC有日本、中國、南韓、台灣、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萬那杜等8個成員國,經過3天的折衝,年會終於做出了國際首次協議,在18日閉幕前達成了8國每年合計55萬噸的捕撈上限,比日本原本提出的45萬噸高了10萬噸。
NPFC科學委員會於今年4月的會議中也發表評估,顯示2017年北太平洋秋刀魚總體資源量已降至198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呈現過漁狀態(overfished),有必要採取避免資源開發率增加之措施,以確保秋刀魚資源健康及永續利用。
這使得日本相當擔憂各國濫捕造成漁源枯竭,2017年起連兩年提議設定捕撈上限,但均遭到中國反對而未能達成協議。
今年年會本月16日起在東京召開,日本藉機再度提議,我國堅定表達支持設定秋刀魚總容許漁獲量(TAC),至於公約水域與沿岸國專屬經濟水域(EEZ) TAC之比例,則應反映產業現況,避免對產業造成過大衝擊。但為求先設定整體上限,此次會議中日本不再堅持敲定各國和地區的詳細配額。
此次會議除修正秋刀魚養護管理措施外,還有通過船舶監控系統(VMS)、遵從監控計畫(CMS)等相關重要之養護管理措施。
全球秋刀魚漁獲量最多的是台灣,只是台灣是在日本經濟海域外的太平洋公海捕撈,每年大約10公噸,大都銷往韓國與中國。【記者 江臻研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