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後  機器人可取代2000萬個職缺

根據英國研究和諮詢機構牛津經濟(Oxford Economics)26日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機器人的崛起將取代人類就業機會,若保持目前發展的速度不變,至2030年全球製造業勞動力將減少8.5%。這個情況在全球各地或國家內將會不均勻分布。

自2000年以來,機器人的出現已使全球減少約170萬個製造業職位,其中包括歐洲40萬個、美國26萬個以及中國大陸55萬個等工作機會。

研究指出,機器人電腦視覺技術、語音辨識和機器學習的進步,均已取代數百萬個製造業職缺,且快速增加其服務範圍。

至於針對自動化趨勢,分析指出,自動化通常會帶來更多就業機會,而不是減少就業機會。分析報告強調,自動化和機器人提高了生產力和經濟成長,所以創造新職缺的數量將和取代的一樣多。只是,低技術性工作的勞工失業率,將是高技術工作者的兩倍。

報告分析,較低技術的工作者,往往經濟較疲弱,失業率也較高,因機器人而失去工作崗位的情況相對提高。牛津經濟研究所表示,欲安裝一台機器人平均將取代1.6個製造業工人;且預計直至2030年,全球製造業,約2000萬職位將會被機器人取代。

其它容易受到自動化取代的工作,如退出製造業的工人轉職,這些多轉往運輸、建築、維修、辦公和行政等職位,均是相當容易被自動化取代的工作。依照這樣的情況發展,雖然整體經濟提升,但當代社會所得階層將也逐漸趨向兩極,M型化趨勢將更為惡化。

據牛津經濟研究所報告預估,中國在2030年將擁有多達1400萬個產業機器人,估計全球機器人數量若增加30%,其全球GDP將因生產力的提升增加五兆美元。此外,機器人將會逐步擴展至零售、醫療保健、飯店、運輸、營建業和農業;至於對職務的影響,則依照每個國家及區域而有所不同。【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