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1

紐西蘭航空(Air New Zealand) 10日宣布,自今年9月1日開始,將解除「禁止員工身上有明顯刺青」的禁令。該項政策一直被批評是對毛利(Maori)雇員的歧視。
部分有毛利傳統的紐西蘭人會在臉部及手臂,刺上代表家譜及具文化神聖性的刺青。但紐西蘭航空的服裝儀容規定,限制他們申請像空服員這類的職務。
許多文化與權利倡議人士認為這項政策具有歧視性,並提及紐西蘭航空廣泛地在行銷活動中採用毛利人的語言,甚至在標誌及機尾設計中使用毛利語稱之為「koru」類似蕨類植物的符號,來象徵生命與和平。特別是那些在國際行銷活動中使用毛利文化而受益的紐西蘭企業,應尤其尊重其員工的文化權益。
提供毛利文化建議的組織「威紐亞法律暨諮詢」(Te Whenua Law and Consulting)負責人威紐亞(Tania Te Whenua)表示,這些被稱為「塔莫克」(Tā Moko)的傳統刺青,是對文化認同十分神聖的一種表達,「有政策試圖消滅這些視覺象徵的習俗時,是相當沉重的打擊。」
紐西蘭航空執行長魯森(Christopher Luxon)表示,這項政策已經被撤銷,將允許不具冒犯性的刺青,以擁抱多樣性的文化傳承。他說:「我們想要讓所有員工包括空服員、地勤和機師,在穿著制服時也能展現刺青的自由,展現文化及個人風格多樣性。」
據統計資料指出,每5位成年紐西蘭公民,即有1人紋有至少1種圖案的刺青,30歲以下年輕人中則有35%的人擁有刺青。毛利人將紋身(Tā Moko)視為神聖的傳統,孕育著與家族、文化身分連結的內涵,而男性紋面遍及全臉,女性多在下巴周圍。【記者 張艾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