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偷獵持續 非洲一半大象被非法殺戮

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非法殺戮大象監測計畫”(Monitoring of Illegal Killing of Elephants)的最新評估證實,偷獵繼續威脅著非洲象的長期生存。最新估計,非洲象的數量已經從一個世紀以前的1200萬隻減少到目前的40萬隻。

“非法殺戮大象監測計畫”根據被非法殺死大象的比例評估非法殺戮的相對水準,是根據發現的被非法殺戮大象的數目除以通過巡邏或其他方式發現的大象屍體總數,並在各個地點進行年度匯總。 這一數字高於0.5就意味著更多的大象是由於非法殺戮而非其他原因而死亡。

證據顯示,被非法殺戮的大象比例在2011年達到高峰,數值為0.77,那時10%的非洲象遭到偷獵。此後一直穩步下降至2017年的0.53,並在2018年保持相對不變。

大象非法死亡比例如此之高引發關注,因為即便在受到保護的大象種群中,每年新出生的大象無法抵消被非法殺死和因其他原因死亡的大象數量。而許多非洲大象種群規模小而且散布各地,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使它們更容易遭到偷獵。由於非洲被非法殺戮的大象的比例仍高於0.5,一些國家的大象數量繼續下降。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執行秘書長伊馮娜·希尤蘿(Ivonne Higuero)表示,為了獲取象牙而非法殺戮非洲象仍然是大多數國家大象面臨的嚴重威脅。同時,非洲人口增加了10倍,從1.25億人增長到12.25億,導致人類需要與大象爭奪土地資源。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自1990年起禁止象牙貿易。各國對這一禁令是否應該繼續持不同觀點。擁有足夠健康和可持續的大象種群的非洲國家認為,象牙貿易應該重新開始,以便為保護大象帶來資金。這一議題將成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下一次締約國會議的主題。

“非法殺戮大象監測計畫”的調查樣本覆蓋非洲30個國家和亞洲13個國家的非洲象和亞洲象。在2018年,該計畫共發現了1235具大象屍體,其中520具被記錄為非法殺戮。【新聞來源聯合國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