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經濟論壇將於1月22日在瑞士達沃斯開幕。聯合國21日發布了重量級經濟報告。其中,《全球投資趨勢監測》顯示,全球外國投資流量在2018年跌至十年來的最低水準,2019年雖然有可能回升,但復甦前景黯淡,因為風險因素「貿易戰」依舊存在。
根據1月21日貿發組織《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在2018年下降了近五分之一,從2017年的1.47兆美元下降至1.2兆美元。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投資企業司司長詹曉寧於日內瓦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這是外國直接投資多年來的第三次下降,使外國直接投資流量回到全球金融危機後觸及的最低點。
詹曉寧:「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連續第三年下降,在2016年適度下降和2017年下降23%之後,全球外國直接投資2018年下降了13%,降到了十年來的低點,為1.2兆美元。下降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大多數發達國家承受了高達40%的降幅。」
2018年外國直接投資的下降主要源於美國的企業所得稅改革。從2017年開始,美國跨國企業已開始將累積的大量外國投資收益匯回美國,這一舉措給歐洲帶來了重創。
詹曉寧:「2018年外國直接投資下降主要是由於美國的跨國公司匯回了積累的投資收益,而且回匯的資金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發達國家,例如愛爾蘭和瑞士。同時,歐洲的發達國家出人意外地只吸引了非常少的投資,降到了90年代的歷史低水準。這一前所未見的下降幅度高達73%。因此,歐洲2018年只吸引了1000億美元的資金。」
去年流入美國的外國資金也下降了18%,降至2260億美元,不過下降主要發生在上半年,進入第三季度,流入美國的資金開始回升。
美國仍然是世界上吸引投資最多的國家。其次是中國,2018年流入中國的投資為142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3%。
詹曉寧強調,由於外國直接投資2018年的下降主要是由於美國的稅收改革導致的,因此在評估投資趨勢時要特別謹慎,事實上,全球投資趨勢並沒有那麼糟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勢頭良好。
在發展中經濟體中,亞洲和非洲受益最多,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流量增加了5%。東亞和東南亞的流入量分別增長了2%和11%,占2018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三分之一,幾乎占了發達經濟體外國直接投資增量的全部。
報告顯示,非洲的外國直接投資流量增長了6%,但增長僅集中在埃及和南非等少數國家。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經濟復甦緩慢,流量下降了4%。
展望前景,詹曉寧表示,2019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有可能回升;目前已經宣布的2019年的創建投資增加了29%,但仍有許多因素使得投資恢復的前景黯淡,這包括貿易緊張關係和投資爭議,也就是一場可能有關貿易—投資—技術的‘戰爭,這將影響到全球投資。同時,許多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在增多,而且全球經濟增長的前景在惡化,正如最近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全球經濟前景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因此,所有這些政策性和經濟性的因素都會對今年的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產生影響。【新聞來源聯合國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