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6

在中美貿易談判重啟前夕,中國繼日前宣布明年大幅下調或取消部分商品進出口關稅後,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25日透過《新華社》發布《市場准入負面清單 (2018 年版)》,代表中國在開放市場的態度轉為「非禁即入」原則。未來中國將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及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此一重大制度創新有利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非禁即入」。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為爭取各國承認其為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承諾改革和開放市場。2016年3月制定《市場准入負面清單草案(試點版)》,在天津、上海、福建及廣東等4省市先行試點。2017年擴大到15個省市,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後形成2018年版負面清單。新版與之前試點清單相比,除了明確用清單化管理外,還增設「地方性許可措施」項目,強調不得對民企設置不合理或歧視性的准入條件。
報導指出,清單主體包括「禁止准入類」及「許可准入類」兩大類,共151 個事項、581條具體管理措施,相較此前的試點版負面清單,事項減少177 項,具體管理措施則減少288條。其中,禁止准入類事項市場主體不得進入,行政機關不予審批;包括法律法規明確設立的和市場准入相關的禁止性規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禁止投資與禁止新建的項目、「禁止違規開展金融相關經營活動」及「禁止違規開展互聯網相關經營活動」。
而許可准入類事項由市場主體提出申請,行政機關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決定,或由市場主體依政府規定的准入條件及准入方式合規進入;共147項,涉及國民經濟行業20個分類中18個行業的128個事項。【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