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膠進入食物鏈 孑孓成為汙染新途徑

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蚊子的幼蟲孑孓會吞食塑膠類製品,而這些塑膠類製品在破裂後會,將會形成有毒的微塑膠(Microplastics),一旦孑孓被其他動物吞食進肚子裡,便會在食物鏈中開始傳遞,可能在不斷的循環下,影響到所有的生物。

英國瑞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在實驗室裡,以類似洗面乳內微顆粒的微珠塑膠餵食孑孓,在研究研人員的追蹤、觀察孑孓整個生命的週期時,發現孑孓的確會進食類似一般美妝產品所使用的塑膠類微粒,而這些塑膠的成分,會隨著蚊子的成長而留在體內,當其他的昆蟲或動物吃下了牠們,這些微塑膠也會跟著被吃進肚子裡。

瑞丁大學的生物科學家卡拉漢(Amanda Callaghan)表示,他們只挑選了孑孓作為進行觀察的樣本,不過,另外有許多活在水裡的昆蟲,也是會有相同的狀況。這些昆蟲的幼蟲一樣是會吃進水裡的微塑膠、並長大變為成蟲。而捕食這些昆蟲種類的動物,包括了多種鳥類、蝙蝠,以及蜘蛛……等。微塑膠因此在食物鏈中開始循環與傳遞。

卡拉漢指出,基本上這是先前所未曾想過的另一種汙染途徑。微塑膠不僅很難靠著肉眼識別,同時也很難以集中清除。微塑膠不僅會對海洋生物造成嚴重的危害,也會汙染水源、影響飲水的供給;對於人類的健康,也是構成了重大的威脅。研究人員認為,微塑膠恐怕早已是存在環境中,而且伴隨人類已有極其長的時間,影響規模難以估計。【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