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難民署發布的年度《全球趨勢報告》指出,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6850萬人流離失所,其中在2017年首次或再次流離失所的人數達到1620萬人,每天有4萬4500人流離失所,每兩秒就有一人流離失所。
在6850萬人流離失所人口中,為了逃離衝突和迫害而離開自己的國家的難民達2540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290萬,也是難民人數增長最多的一年。在2540萬難民中,近五分之一是由近東救濟工程處支援的巴勒斯坦難民。三分之二的難民來自五個國家:敘利亞、阿富汗、南蘇丹、緬甸和索馬里。仍在等待難民申請結果的尋求避難者人數增加了30萬,達310萬。國內流離失所者為4000萬,約占三分之二,比2016年的4030萬略少。
總體來說,2017年全球被迫流離失所者人數與泰國人口相近。全球每110人當中就有1人是流離失所者。
聯合國難民高專格蘭迪說,「我們正處在一個分水嶺,在全世界管理難民問題需要一種新的、更全面的方法,以便國家和社區不必獨自處理這一問題。已有14個國家已經設計了應對難民問題的新藍圖,幾個月之後,新的《全球難民契約》即將成型,交由聯合國大會通過。」
《全球趨勢報告》每年6月20日公布,提供了一些見解,其中資料顯示,85%的難民生活在發展中國家,其中許多人極度貧困,很少得到支援和照顧。五分之四的難民居住在鄰國。
《全球趨勢報告》的另外兩個發現是,大多數難民生活在城市地區,占58%;全球流離失所人口有53%是兒童,包括許多無人陪伴或與家人分離的兒童。
土耳其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難民收容國,約有350萬難民,主要是敘利亞人。同時,黎巴嫩也收容了與本國人口相比最多的難民。難民署負責的所有難民中有63%生活在10個國家。
然而,這些解決方案仍然顯得捉襟見肘,不能滿足需求。戰爭和衝突仍然是導致流離失所的主要因素。2017年大約有500萬人得以返回家園,絕大多數人是國內流離失所者,其中包括受到脅迫或處境脆弱的人。由於所提供的重新安置地點數量減少,重新安置的難民人數減少了約40%,達約10萬人。【新聞來源聯合國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