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3

台南市玉井被稱為「愛文芒果之父」的鄭罕池,56年前在地方扎根產業,造就芒果故鄉的美譽,貢獻深獲推崇,學校並將其生平事蹟編製成繪本,列入鄉土教材;89歲的他1日於家中辭世,地方各界不捨與哀悼。
1954年農復會技正陸芝琳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引進3、40種芒果品種,由嘉義農業試驗所選愛文,觀察7年。其後嘉義試驗所在全省找11處「母樹園」試種愛文芒果,1公頃各種100株,只有鄭罕池種植成功。
1929年出生的鄭罕池世居玉井,早年栽種甘蔗作為糖業使用,1962年因農復會技正陸芝琳「這種水果可以改變台灣農民」的一句話,投入愛文芒果試種。第一年因寒害,100棵只存活4棵,他不放棄再種下100棵,到第3年才有收成。由於芒果蟲害多,鄭罕池開發以白紙套袋的方式來防範,成為後來台灣標準的芒果栽培法;他也將種愛文技術傳授給有需要的農民,提高大家的收益。
芒果的品種很多,以愛文最受歡迎,還成功拓展外銷市場,被稱為「盛夏的紅寶石」。2009年,時任台南縣長的蘇煥智到鄭罕池家拜訪,並尊稱其為「芒果教父」,鄭罕池的成就及貢獻才廣為外界知曉。
2011年9月26日台南市長賴清德頒發「榮譽市民」證書給84歲的鄭罕池,彰顯他一生對芒果的貢獻。賴清德稱讚鄭罕池是平凡中偉大,在惡劣環境種出台灣的愛文芒果,造就玉井是芒果故鄉美名,還推崇他是「親鄉、知鄉和愛鄉」的模範生。而當鄭罕池從賴市長手中接下以他為題材的台灣「本土教育」手繪本時,他笑得合不攏嘴。他表示,這輩子活得很有意義。那年台灣愛文芒果外銷4271公噸,創造4.3億元營收。
對於各界推崇鄭罕池對地方產業的貢獻,家屬表示,鄭老常向兒孫訓示,凡事善盡職責,能幫忙的就去協助,不必居功,全力以赴就是。【記者 謝采耕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