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價登錄修法 揭露完整門牌並溯及204萬件交易

行政院會今(3)日通過內政部的「實價登錄地政三法」修正草案,未來在個資安全的前提下,民眾可獲得更即時、透明且正確的不動產交易資訊,這對健全房市是重要的一大步。

「實價登錄地政三法」為平均地權條例、地政士法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中關於實價登錄的規定。修正重點包括,買賣案件改由買賣雙方在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時一同申報、提前預售屋申報並納入自售預售屋資訊、成交案件門牌或地號完整呈現、增訂主管機關查核權及調整罰則等,透過制度的完善讓實價登錄制度更符合大眾的期待。

內政部指出,目前買賣實價登錄時間是買賣移轉登記後30日內辦理,預售屋則由代銷於委託代銷契約屆滿或終止後30日內整批申報代銷建案,這次修法將買賣案件提前至申請買賣移轉登記時一同辦理,資訊更新可縮短30日;預售屋則是提前至簽訂預售屋買賣契約書後30日內逐案個別申報,讓資訊更即時。

揭露門牌或地號對於個資安全的疑慮,內政部說明,個資是指自然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號等;而門牌、地號、價格等是不動產的資料,不屬於個資。另外104年2月起,原本任何人都可申請揭示所有權人的姓名及住址的不動產登記第2類謄本,目前已修正隱匿個人資料。此次修法比照英、美等不動產交易資訊高度透明的國家,讓交易資訊更完整透明。

本次修法將實價登錄改由買賣雙方共同辦理,由買賣雙方相互確認,加強資訊的正確性;如有造假哄抬的情形,主管機關可進一步查核契約及付款證明等文件,確保交易資訊的真實性。【記者 蔡青芸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