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中國對台31項措施 行政院提八大強台策略

針對中國大陸發布的對台31項措施,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16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名為惠台,實則利中」措施,目的是要從台灣引進技術、資本及各領域尖端人才,協助中國大陸解決其經濟發展所遭遇的困難。面對此挑戰,政府將以全方位的思考,從四大方向,推動提升學研人才獎勵、強化新創發展動能等八大強台策略,務實因應。

施俊吉分析指出,中國大陸對台31項措施中,屬既有措施計有14項,擴張性措施10項,新增措施有7項,可歸納為7大類,分別是台商投資、土地及稅率優惠、銀行類、教育類、文化類、影視產業、公益及醫療類。其中「台商投資」類,都是中國大陸吸引我國資金及人才,協助其發展經濟的既有措施。然而,真正對台商有利的項目,如去除對台灣電商平台的遮蔽、承認台商在台所作之產品檢測以避免重複檢測、鬆綁資金匯出管制等,中國大陸均未放寬管制。另外,「土地及稅率優惠」類,我國整體稅制更具國際競爭力,營所稅加上配合提供合宜租稅優惠,有效稅率只有13%到14%,比中國大陸高新技術企業的稅率15%低,且中國企業所得稅稅率達25%,亦比我國高。

針對中國磁吸我國各領域尖端人才,施俊吉表示,無須畏懼。施俊吉指出,政府將以全方位的思考,從四大方向,包括提出優化就學就業強化留才攬才、維持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優勢、深化資本市場,以及強化文化影視產業等對策因應,八大強台策略則為提升學研人才獎勵、強化新創發展動能、強化員工獎酬工具、優化醫事人員工作環境、加強保護營業秘密、強化產業創新升級、擴大股市動能及國際能見度與加強發展影視產業等。

最後施俊吉強調,兩岸交流及合作應對等互惠,兩岸事務均應循雙方協商程序,方能確實保障兩岸人民權益。未來陸委會將成立長期性專案小組,針對中國大陸對台相關措施持續進行追蹤與研析,並定期向社會進行說明。此外,中國大陸應對我國赴中的企業與個人,保障其投資權益、生命財產安全以及人身自由;同時,也提醒國人旅居在外,應注意各國政治制度與社會環境的不確定性及風險。【記者  蔡青芸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