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份同志人權報告出爐 歧視仍無所不在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3日公布首份「2017台灣同志(LGBTI)人權政策檢視報告」,檢視14個面向、27個議題的台灣同志人權與政策現況;報告指出,同志人權在台灣依然無實質保障,歧視也無所不在,因此向政府喊話「友善不要只是口號」,而應積極去落實各項政策。

同志諮詢熱線秘書長蔡瑩芝表示,雖然台灣近年來相當關注婚姻平權議題,但仍缺乏關於同志人權政策的全面檢視與系統性整理,因此花費1年時間,透過多種方式全面檢視台灣同志人權相關政策。報告內容顯示,政府在法律政策上,長期看不到同志存在,缺乏法律上的保障,例如同性伴侶、親權跟收養議題、多元性別族群生理跟心理等議題;而有些議題雖然有法律規範,但本身可能有瑕疵,反而損害同志權益,像是愛滋捐血跟愛滋傳染造成污名化。蔡瑩芝呼籲,蔡政府不應只把人權掛嘴邊,應重視同志需求、落實及保障同志人權,平等對待台灣所有國民。

對此,與會的立委尤美女表示,立法院性別平等委員會會逐項檢視這份報告,並在相關法案送到立法院後,作為政策及預算審查時的參考。她也提出《性別工作平等法》修法草案,把各種性傾向也納入,希望能順利通過。行政院性別平等處科長蕭鈺芳則認同表示,應讓多元性別免於恐懼的自由,政院提出的性別平等政策綱領,是性別政策最高領導原則,每個部會都必須落實,性平處也每年進行考核,包括性別人權保障、驅逐性別刻版印象、落實與推動多元性別保障,政府所做雖不能立竿見影,但持續都在做。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最後提出4項建言,包括要求政府制定法律政策保障同志人權,改善既有法律政策同志人權議題的實際落實情況,也針對第一線工作人員提供多元性別平等的課程;政府部會進行性別統計時應加入性傾向、性別認同之選項;政府應投入資源積極進行基於性別平等概念的社會教育,同時加強宣導建立多元友善的職場;政府應於政策及宣導上減少性別刻板的設計與用詞,積極處理因性別刻板印象而對跨性別或陰陽人族群所造成的政策排除效應。【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