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稅真改革:具賦稅人權基礎的納稅義務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於2017年12月2日在基隆仁愛國小舉辦「基隆市106年度適性輔導教育 整合家長、社區、團體及企業宣導活動」,希望在學校與家長的合作下,幫助學生依性向與興趣為自己規劃能真正發揮個人特質的未來,為社會國家帶來真正的國際競爭力。在這場別具意義的宣導活動也特別安排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台灣)與法稅改革聯盟分享「不能不知的法稅大小識」,引導民眾納稅義務是建立在賦稅人權的基礎上,吸引教育界、議員、志工及民眾等三百多人參與。

適逢11月家家戶戶都要繳地價稅,但納稅入若收到不合理的違法稅單,如何自保?《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將於12月28日正式實施,是否真的能保護納稅人?

教育部國教署課程與教學輔導群/人權教育議題常務委員及諮詢委員蕭玉芬,會中以法學教授曾建元及黃麗蓉律師為案例,分享他們雖有專業法律素養,但身為法律人的他們,也是稅單的受害者。曾建元教授在媒體投書一文「我家火燒厝國稅局還趁火打劫」指出,因除濕機設計不良造成電路短路引發居宅火災,向廠商提出支付財產損失及一切重建費用的和解賠償金,卻被國稅局指為所得,並開出補繳所得稅和罰鍰20多萬元,令曾教授深感不可思議,驚呼怎會有餘錢補繳違法稅單?

另外,黃麗蓉律師亦曾因同名同姓之誤,遭國稅局灌水補開稅單,經申請更正,稅務員也承認弄錯,卻還遭國稅局查封房子,移送行政執行署強制執行,完全沒有依職權執行調查。

蕭玉芬表示,2016年就有800多萬件新增欠稅欠費待強制執行的案例,到底800萬件裡有多少是烏龍稅單?希望透過講座讓大家一同來關注賦稅人權議題。尤其年底正式實施的《納稅人權利保護法》是否真的能夠保護納稅人的權益?我們有責任一起監督政府相關部門解決相關訴訟案件及萬年稅單問題。

基隆市議員秦鉦表示,國稅局收稅是怎麼收的?應該要公開透明及明確。而且因為社會資源分配不均,造成很多低收入戶,當下生活己困頓無法解決,政府審核低收入戶時,不應以前年所得為基準,否則難以解燃眉之急。

基隆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主任蔡欣宜表示,一直以來都認為繳稅是義務,但今天學了很多重要稅務常識,希望未來稅務知識宣導,能夠在所有孩子的教育中深耕,教育孩子成為重要的種子,讓孩子們對於稅務的重要性跟自身權益保障的部分,可以有更好、更清楚的概念。【記者 陳亦真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