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瀕危!海大成功復育臺灣梅氏鯿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陳義雄教授研究團隊今年成功繁殖瀕臨絕種的臺灣原生淡水魚類「臺灣梅氏鯿」(Metzia formosae),日前已順利成功孵化出400多尾仔魚。

陳義雄教授表示,「臺灣梅氏鯿」又稱「臺灣細鯿」或「臺灣黃鯝魚」,30年前在北臺灣緩流區與靜水域還算是很普遍的淡水魚。然而,受到人為棲地破壞與開發,水域汙染和外來種入侵等多重的生態威脅下,目前只剩下在極為少數未被完全破壞殆盡的野外河流、湖泊、埤塘可以看到。

研究團隊透過詳細顯微觀察及拍照測量形態與科學記錄,了解臺灣梅氏鯿成長發育細節與繁養殖流程,並悉心培養照顧新生的小魚。希望建立一套能夠廣泛應用的人工復育繁殖的技術,讓未來在原生魚類瀕危物種之復育,能更有效率的執行保種措施,讓瀕危種源都能夠予以保存。

據了解,研究團隊在完成復育在臺灣水域已經絕跡的「大鱗梅氏鯿(Metzia mesembrinum)」後,這次又實質推進保育本土原生瀕危淡水魚種臺灣梅氏鯿之復育工作。未來將持續進行其他淡水魚類的復育流程之建置,使臺灣許多原生淡水魚類生存受到迫害的物種,未來都能順利因原始自然棲地保育工作的順利推動,與搭配各研究解析的生態族群的有效繁養殖保種,確保原生淡水魚有效生態族群之遺傳多樣性,與各棲地族群之現況持續復育。【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