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慶富承攬獵雷艦案愈演愈烈,國內17家銀行貸款予慶富集團最新估算潛在損失高達222億元,約近9成無擔保;據法人估計將影響全體銀行獲利5~10%。這也是繼近年引發軒然大波的人民幣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RF及去年的復興航空後,國銀遭逢最大的企金貸款。
金管會1日公布銀行對慶富的債權曝險金額,17家銀行共計有250億元,其中222億元、高達近9成放款款項竟然無擔保品。分析師稱,17家銀行稅前盈餘約為3,000億元,在最壞情況下222億元成呆帳,所有銀行整體最大的損失約220億元,影響獲利約5%~10%。
據了解,250億元曝險金額分為三部分;一、慶富為造海軍獵雷艦,向第一銀行等九家銀行申請154億元聯貸;二、土地銀行2013年主辦9.5億元聯貸也是給慶富子公司慶陽興建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三、個別銀行對慶富集團的貸款。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1日赴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有立委質疑為何一個規模較小的高雄銀行對慶富債權金額高達12億元,高雄銀行可以借出這麼多錢?
還有立委黃國昌直指,土地銀行於2013年對慶富子公司慶陽主辦9.5億元聯貸,主要是興建基隆海科館,但慶陽不斷由貸款專戶搬錢償還關係人借款;海科館也曾提出公文指慶陽違法,但土銀忽視當沒看到;為此,金管會在今年9月還發了一封「密件」予土銀,並要求提出改善計畫。
對此,顧立雄說,土地銀行在主辦慶陽聯貸案時有四大缺失:首先,未查明利害關係人;其次,貸後管理作業產生疏失;依規定,慶陽要從專戶轉出資金超過300萬元,均須取得海科館同意。第三,該案每三個月都要提交查核報告,土銀從未做;最後是興建工程未依約動用款項。
值得檢討的是,上述四點即有三項缺失是銀行在貸後管理作業上可以避免產生的疏失。
近年本國銀行幾乎頻頻踩地雷,包括前幾年人民幣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風暴,令大量投資人無力履約,造成投資人極大損失、近年公股銀行兆豐金控旗下兆豐銀行在2016年8月因未遵循美國當地洗錢防治法,遭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署(NYDFS)重罰1.8 億美元(約57億新台幣)在全民買單後,又發生了慶富造船在取得獵雷艦標案,因財務問題爆出財務危機,產生潛在損失222億元,這可能也要全民買單,令人不禁要問,公股行庫為何年年出包,這些損失又為什麼均要全民來承擔!【記者 許經國整理報導】